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饷漕的意思、饷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饷漕的解释

亦作“饟漕”。指运送官、军食用的粮食。《新唐书·李泌传》:“ 贞元 元年,拜 陕虢 观察使。 泌 始凿山开车道至 三门 ,以便饟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饷漕”是一个历史行政术语,特指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国家通过水路运输(漕运)将征收的粮食(主要是田赋中的实物税,如米粮)运往京城或指定地点,用以供给京师官府、军队俸饷及储备的制度。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漕运方式运输的官粮(实物田赋),用以支付官俸、军饷等国家开支。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饷 (xiǎng): 本义指送食物给人吃,引申为军粮、官俸、薪饷。在财政语境中,特指国家发放给官吏、军队的俸禄和粮饷。来源:《汉语大词典》“饷”字条释义。
    • 漕 (cáo): 本义指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特指中国古代政府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来源:《汉语大词典》“漕”字条释义。
    • 饷漕: 两字结合,构成一个复合行政术语。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漕运系统运输的、专门用于支付官俸和军饷等国家财政开支的粮食(实物田赋)。它强调的是漕粮的最终用途(发饷)和运输方式(漕运)。来源:综合《汉语大词典》相关字义及历史制度研究。
  2. 历史制度背景与功能:

    • 漕粮的来源: “饷漕”的物资基础是田赋中的实物税部分,主要是农民缴纳的米粮(称为“漕粮”或“正兑米”)。这些粮食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运输方式: 依赖大运河等水路网络进行大规模、长距离运输,形成了一套复杂庞大的漕运系统,涉及征收、转运、仓储、发放等多个环节。
    • 核心用途: 运抵目的地(主要是北京通州仓)的漕粮,其主要用途就是作为京师百官俸米和驻京及北方边镇军队的兵饷(月粮)。这是维持中央官僚体系和国防力量运转的物质基础。来源:《清史稿·食货志三·漕运》详细记载了清代漕粮的征收、运输、用途等制度。
  3. 作为复合术语的特征:

    • “饷漕”一词将漕粮的运输方式(漕)与其核心财政功能(饷)紧密结合,高度概括了漕运制度服务于国家俸饷体系这一本质特征。
    • 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漕粮用途(如皇室消费、赈灾等),特指用于发放俸饷的部分。来源:历史财政制度研究著作中对漕粮用途的分类分析。

“饷漕”指中国古代(尤以明清为典型)通过漕运方式运输的、作为国家财政重要组成部分的官粮(实物田赋),其核心用途是支付京师及军队的官俸与兵饷。该词精准地体现了漕粮的运输途径(漕)和财政目的(饷),是理解古代中央财政、粮食供应与运输体系的关键术语之一。来源:综合《汉语大词典》字义解释、《清史稿·食货志》制度记载及历史财政研究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饷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拼音与结构
    读作xiǎng cáo,由“饷”(指粮饷、薪俸)和“漕”(指水路运输粮食)组成。

  2. 本义
    指通过水路运送官府或军队所需的粮食。例如《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李泌为方便运输粮饷,开凿山道至三门峡。

二、延伸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饷漕”可能引申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对词义的扩展解读。

三、历史用例

四、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木长百顷白下爆冷门熚熚剥剥避锋策套拆线长徒产蓐德兴市彫落钓战厄日分鹿附隶甘败下风干杯高蹑归尽过状黑咕咙冬洄漩甲第连天简礼挢揉造作结语解羽禁近语金盐砺兵柳信破涕为笑钳盖青城客青弦青衣穷期蚑蚑秋社祛风桡贩子襦缊砂锣沙萝卜沙吒利慑怯十母鼠遁丝缗肆剽隼质通释拖日气伟而微乎其微微衷乡歌响洋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