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贡献天子或诸侯的宗庙用器。一说为进贡供制礼器的材料。
“器贡”是古代中国礼制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进贡给天子或诸侯宗庙使用的礼器,或提供制作礼器的原材料。这一概念存在两种解释:
该词源自周代贡赋制度,属于“九贡”分类中的专项贡品,体现了古代“器以藏礼”的政治文化理念。其具体形态可能因朝代和地域差异有所变化。
部分文献对“器贡”指向成品还是材料存在分歧,可能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演变,或注疏家的解读差异。
提示:若需了解“九贡”完整体系或其他古代贡赋术语,可查阅《周礼》相关典籍获取系统信息。
《器贡》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为了表示敬意或者向他人致敬而献上的礼物或供品。
《器贡》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器”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笔画数是5;“贡”字的部首是“贝”,它的笔画数是12。
《器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在中国古代,君臣之间进行贡献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政治手段。贡献各种珍贵的器物,可以表示对君王的尊敬和忠诚。
《器贡》一词的繁体字为「器貢」。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贡字的形状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为「貢」,字形更加简洁,没有现在所见的「贝」部。
1. 孔子收到了他的学生们送来的宝贵书籍,这是他们的器贡。
2. 在古代,国家会向其他国家贡献特产,以表达友好和交流。
器材、器重、器具。
贡品、献礼。
接收、收取、索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