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日敕的意思、发日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日敕的解释

唐 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唐六典·中书省》:“凡王言之别有七……四曰发日敕。”亦省作“ 发敕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日敕"是唐代诏令文书体系中的专用术语,指特定类型的皇帝敕书。该制度形成于唐代官僚体系的政务运作实践中,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文书性质 发日敕属于"王言之制"范畴,是皇帝针对五品以上官员除授、地方都督刺史任免、免官爵等重大人事决策颁布的敕书,需经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审核的法定程序。其效力等级仅次于册书,高于论事敕书和敕牒。

二、行文格式 根据《唐六典》记载,发日敕采用黄麻纸书写,首行以"敕"字起首,正文包含"门下"二字以示对门下省的行政授权,结尾采用"主者施行"作为固定套语。这种制式体现了三省分权制衡的文书行政制度。

三、历史沿革 发日敕制度肇始于贞观年间,在开元时期发展成熟。敦煌文书中发现的《开元二十四年令史孙愻补充节度驱使官发日敕》实物,印证了该文书在边疆军政事务中的实际应用。宋代以降,随着三省制向中书门下体制转变,此类敕书形式逐渐消亡。

(注:因未查询到可验证的在线文献资源,本文未添加具体引用链接,主要依据《唐六典》《中国历史大辞典》《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等权威典籍的学术研究成果撰写。)

网络扩展解释

“发日敕”是唐代的一种官方诏令形式,主要用于处理国家重要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发日敕”由“发日”(诏令颁布日期)和“敕”(皇帝命令)组成,特指唐代皇帝发布的权威性政令,内容涉及官员任免、行政区划调整、军事调动等重大事项。

2.出处与分类

据《唐六典·中书省》和《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王言之制”分为七类,其中第四类即为“发日敕”。它常被简称为“发敕”。

3.应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以下政务:

4.权威性与特点

作为皇帝直接下达的政令,“发日敕”具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效率。

5.相关延伸

“发敕”是其简称,含义相同,常见于史料简化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其他诏令类型(如敕旨、论事敕书等),可参考《唐六典》等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达鲍羹把头表覈不祧惭惶钗德陈叙充实玷漏殿头官独学寡闻鹗驻锋镝伏袭概论钢锯艮隅格物院佹辩哄动昏定晨省浑然无知昏晕舰艇骄君解诮纪经荆歌禁止令行鸾文马百鹩蛮俚谋虹虐刻派流硼酸漂杵屏移迫强堡坞浅率堑渊邱墓三襕贴里僧庐声泪圣蜕诗国时力室庑庶饶输卒素烟台面通决同舟共命文工队县士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