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回文的意思、回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回文的解释

(1) [the language of the Moslems]∶回族人的语言文字

(2) [plaindrome]∶顺读回读均可的同一语句或诗文(如王融《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如“骄傲不进步,进步不骄傲”)

详细解释

(1).修辞手法之一。某些诗词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如 南朝 齐 王融 《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回复读之则为“风朝拂锦幔,月晓照莲池。”起源说法不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回文所兴,则 道原 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餘制。”按, 道原 作品已佚。一说起源于 前秦 窦滔 妻 苏蕙 的《璇玑图》诗。参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六》、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编十一。

(2).回复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 曹伯明 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亦作“ 迴纹 ”。亦作“廻文”。亦作“逥纹”。1.指编织物上回旋曲折的纹理。 南朝 梁 沉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迴文织。” 元 顾瑛 《唐宫词次铁雅先生无题韵》之二:“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迴文宝簟光。” 元 袁桷 《次韵马伯庸题<凌波仙图>》:“石痕生左角,松影印逥纹。”

(2).指回文诗。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合欢无信寄,迴纹织未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书写了数幅纸,更不算织锦廻文。”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手》:“故春日迴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回文是汉语中具有特殊结构的修辞现象,指词句在顺读与倒读时均能构成完整语义的语言形式。这一概念包含三个核心层面:

  1. 语言学定义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将其定义为"字句回环往复,皆成义而又变化有致的修辞方式"。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文字排列的对称性,例如经典回文句"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尾"。

  2. 文体学分类 根据《中国修辞学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的划分,回文可分为:

  1. 历史演进轨迹 回文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明诗》记载的"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晋代苏蕙《璇玑图》将这种文体发展到极致,其841字方阵可解读出近8000首诗作,现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的复原本证实了这一艺术成就。

  2. 跨学科应用 现代语言学研究(《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4期)表明,回文结构对汉语语素单音节性、语法灵活性特征具有验证作用。数学领域则存在"回文数"概念,如121、1331等对称数列,与语言学回文形成跨学科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回文”是一个多领域共用的概念,核心含义是“正反读相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语言学中的回文

    • 指词语、句子或段落正读与倒读完全一致,常见于文字游戏和文学创作。例如:
      • 中文单字回文:「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整句对称)
      • 英文单词回文:"madam"(字母对称)
      • 经典回文诗:宋代苏轼《题金山寺》全诗可倒读成另一首完整诗作。
  2. 数学中的回文数

    • 指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读都相同的数字,如121、1331。其特性包括:
      • 任意数通过“反转相加”操作可能生成回文数(如68 → 68+86=154 → 154+451=605 → 605+506=1111)。
      • 存在特殊回文数如“回文素数”(如131)和“回文平方数”(如121=11²)。
  3. 生物学中的回文结构

    • DNA序列中存在反向重复的回文片段,如5'-GAATTC-3'(互补配对后仍相同)。这类结构是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对基因编辑技术至关重要。
  4. 艺术与设计应用

    • 回文结构被用于建筑对称设计(如福建土楼)、音乐作曲(如巴赫的逆行旋律)和图形创作(如无限符号∞)。

趣味延伸:最长英文回文句"A man, a plan, a canal—Panama!"(描述巴拿马运河建造),中文则有回文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现象体现了语言与数学的奇妙统一性。

别人正在浏览...

凹面镜宝盖保乂奔腾布头,布头儿操恶常便廛廓呈览大都宪琱栏隔栏汞齐公爷冠昏和厉狠突环绖慌急夹袄见米叫嘑借酒浇愁棘句京菜鸡夷蕨攗峻急扣发蓝采和柳蚕麊冷木本之谊慕容南郭处士蹑手蹑足膨张朴静缥书匹畴倾低群灵人称阮肇润浸赏罚上皇神车省印手携手水楼顺水鱼岁律妥尸婉缛尾击伟识午初笑閧小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