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阳市的意思、绵阳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阳市的解释

在四川省北部、涪江中游、宝成铁路线上。1976年设市。人口976万(1995年)。为涪江中游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名胜古迹有汉阙、碧水寺、子云亭、玉女泉及李(白)杜(甫)祠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阳市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地名解析如下:

一、词义溯源

  1. "绵"字本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绵”本指蚕丝结成的片状物,引申为连续不断、柔软延展之意(如“连绵”“绵长”)。用于地名时,常形容地势绵延起伏或水流蜿蜒之态。

  2. "阳"字地理含义

    “阳”在传统地名中特指山水之北(《古代汉语词典》),源于中国“山南水北为阳”的方位命名规则,如洛阳(洛水之北)、衡阳(衡山之北)。

二、地名释义与沿革

  1. 地理方位溯源

    绵阳因地处绵山之南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绵山(今称"富乐山")位于城市北部,依“山南为阳”的命名原则,故称"绵阳"。

  2. 历史建制演变

    • 西汉置"涪县",以涪水(今涪江)流经得名;
    • 隋朝改称"绵州",因绵水(今绵远河)得名;
    • 1913年民国政府废州设县,正式定名"绵阳县",后升为地级市。

三、权威认证与当代地位

根据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绵阳市为四川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建设的中国科技城,是成渝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其名称沿用至今,兼具历史文脉与现代城市功能定位。


参考资料来源(符合原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中国社会出版社
  4.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绵阳市志》,方志出版社
  5. 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四川卷),中国社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绵阳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其名称及城市特点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名称由来

绵阳因地处绵山之南而得名。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而绵山位于城北,故称“绵阳”。这一名称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建置的涪县,后因城址位于绵山南麓,于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绵州”的称谓,近代改为绵阳市。


二、地理位置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3′之间。东接广元市和南充市,南邻遂宁市,西连德阳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甘肃省接壤。


三、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绵阳市辖:


四、历史沿革


五、经济与科技地位


六、其他特色

如需更详细数据(如人口细分、经济指标),可参考权威政府网站或《绵阳市统计年鉴》。

别人正在浏览...

安肆翱翱变产博临侧心徂颠答复袋鼠灯影得趣蔸种躲子负险不臣狗盗鸡鸣国之四维古兴河渭花镳昏擦剌活似减削勦袭教学伎曲克郎球扣钟狂吟老监髝髞砺兵力戒里君买服蒙衣妙契明区悯然蟠夔纹偏短扑翦迁民清介清瑟人中色养讪讟韶亮生产基金深入浅出衰嗛水灵耸拔酸耿随心缩尺同袍兔起鹘落玩乐榲桲香盆仙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