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黑。《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只见那个戴方巾的汉子:焌黑 张飞 脸,緋红 焦赞 头。”《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衙门上传梆,递进一角兵备道的文书来。拆开看时,里边却是半张雪白的连四纸,翠蓝的花边,焌黑的楷书字。”
“焌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基本词义
2. 词源与用法
3. 文学用例
4. 相关词汇
《焌黑》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通过烧烤、烧灼等方式使物体变黑。
《焌黑》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火」部和「黑」部。其中,「火」部拥有 4 个笔画,「黑」部拥有 12 个笔画。
《焌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记载和描述。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火焰将物体烧烤或烧灼,导致物体变黑,因此产生了「焌黑」这个词语。
《焌黑》的繁体字形为「燻黑」。
在古代,「焌黑」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其写法为「燋黑」。
1. 他使用火焰将木材焌黑。
2. 这块石头被长时间的太阳暴晒,变得焌黑了。
1. 焌烧:通过烧烤、烧灼等方式使物体受热变形。
2. 焌毁:通过烧烤、烧灼等方式将物体彻底毁坏。
3. 焌制:通过烧烤、烧灼等方式制造特定的效果。
1. 焚烧:将物体放入火中使其完全燃烧。
2. 燔烧:以火焰将物体烧焦。
1. 洗白:将原本被烧黑的物体恢复到原有的颜色。
2. 擦亮:用布或其他工具磨擦物体表面,使其变得光滑明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