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虫的意思、三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虫的解释

[parasite] 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去死肌,杀三虫。——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详细解释

(1).人体中的三种寄生虫。 汉 王充 《论衡·商虫》:“人腹中有三虫。下地之泽,其虫曰蛭。蛭食人足,三虫食肠。”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赭魁》:“主治:心腹积聚,除三虫。”

(2).犹三尸。喻小人。 唐 司空图 《云台三官堂文》:“烹妖斮魅,免助虐於三虫;控鹤羈龙,笑摧枯於一鹿。” 宋 孙觌 《兰溪津亭病起》诗:“药裹关心防二竖,谤书盈篋忤三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虫"的汉语词典释义

"三虫"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层面:

  1. 核心含义:人体内的三种寄生虫

    • 这是"三虫"最基础、最常用的含义,源自中医学说。指寄生在人体内,危害健康的三种主要寄生虫:
      • 赤虫 (长虫):通常指蛔虫(似蚓蛔线虫),寄生于小肠。
      • 白虫 (寸白虫):指绦虫(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因其节片呈白色、长约一寸而得名。
      • 蛲虫:一种小型线虫,常寄生于大肠,尤以儿童多见。
    • 来源依据:此释义主要见于中医经典及养生文献。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详细论述了包括"三虫"在内的多种寄生虫病。后世医家及养生著作也多沿用此说,强调驱杀"三虫"对健康的重要性。(注:具体链接指向如《诸病源候论》电子古籍库或权威中医辞典释义页面,此处以来源名称代表)
  2. 道教引申义:三尸神

    • 在道教文化中,"三虫"被赋予了宗教和养生层面的特殊含义,称为"三尸"或"三尸神"。
    • 指寄居在人体上、中、下三个丹田(或说头部、胸部、腹部)的三种邪神或阴气:
      • 上尸彭踞:居上丹田(脑部),令人好车马、嗜华饰。
      • 中尸彭踬:居中丹田(胸部),令人好滋味、嗜食欲。
      • 下尸彭蹻:居下丹田(腹部),令人好色欲、嗜淫欲。
    • 道教认为"三尸神"是欲望和疾病的根源,常在庚申日(道教重要的斋戒日)上天庭告人罪过,减人寿算。因此,"斩三尸"、"除三虫"成为道教重要的修炼目标和养生方法,旨在清除体内邪秽,达到长生久视。
    • 来源依据:此释义主要见于道教经典和修仙著作。如《太上三尸中经》、《云笈七签》等均有对"三尸"形态、危害及驱除方法的详细描述。(注:具体链接指向如《道藏》相关篇章或道教文化研究权威解释)
  3. 文学比喻义:书蠹/蛀虫

    • 在文学作品中,"三虫"有时被用作比喻,指蛀食书籍的蠹虫(书虫)。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即有"三虫食字"之说,意指蠹虫蛀蚀书籍文字。
    • 来源依据:此用法相对少见,多见于笔记小说或诗词典故中。(注:具体链接指向如《酉阳杂俎》相关条目或古汉语词典的释义举例)

"三虫"一词的核心指代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三种主要寄生虫(赤虫/蛔虫、白虫/绦虫、蛲虫)。在道教文化中,它被神格化为阻碍长生的"三尸神"。在文学语境中,偶尔也借指蛀书的蠹虫。理解其具体含义需紧密结合文本出现的具体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三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常见于古代医学文献。例如《捕蛇者说》中提到:“去死肌,杀三虫”,表明其与疾病治疗相关。

二、具体解释

  1. 寄生虫类别
    根据《论衡》《本草纲目》等记载,“三虫”可能指蛔虫、赤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但具体种类因文献差异存在不同说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2. 引申含义
    唐代文献中,“三虫”被借喻为“小人”或负面品性,如司空图《云台三官堂文》以“三虫”象征贪婪、卑鄙之人。

三、文化背景

该词反映了古代对寄生虫病的认知,以及中医“驱虫”的医疗实践。同时,其比喻用法体现了汉语中“虫”常被赋予贬义色彩的特点。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寄生虫分类或相关古籍记载,可参考《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日奥林匹亚板令宝庄崩分腷臆才大难用彩凤材性牀筵楮生藂襍篡煞大汶口文化大昭第二人罚觥風府粉汗佛郎嵌关碍归敬函谷关鹖鴠河落海干魂守驾鹤驾祸接论解衣槃磅经济经筭理家抹头墓表木帝南牧内骨孴合懦钝泼剌剌前途麴米春荣冀柔茂森渺商律眚沴饰好霜鞞説城谇讛帖例痛贬头直上外货蜿绕小生日下周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