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后汉的意思、后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后汉的解释

(1) [the Eastern Han Dynasty]∶见“东汉”

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2) [the Posterior Han Dynasty]∶五代之一,公元947-950,刘知远所建(参看“五代”)

详细解释

(1).朝代名。 东汉 。 刘秀 称帝,建都 洛阳 。为别于 前汉 ,史称 后汉 (公元25年-220年)。

(2).朝代名。 五代 之一。 后晋 河东 节度使 刘知远 乘中原人民抗击 契丹 时称帝,国号 汉 。史称 后汉 (公元947年-950年)。

(3).《后汉书》的省称。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窃惟 范曄 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疎而不漏,盖云备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后汉是中国历史分期中具有双重含义的专有名词,其核心释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解析:

一、朝代名称(东汉时期) 特指公元25年刘秀建立的汉朝政权,史称「东汉」。该政权定都洛阳,共历十四帝,延续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作为西汉王朝的延续,此时期因长安与洛阳的地理方位差异得名,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元年冬十月,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重要历史遗产包括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等科技成就。

二、五代政权(后汉王朝) 指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于公元947年在太原建立的短命王朝,史称「后汉」。据《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载:「天福十二年春正月,即皇帝位,国号汉」。该政权仅存四年即被后周取代,其疆域涵盖今河南、山东及山西南部,是五代时期军事斗争最剧烈的政权之一。

两处历史分期均收录于《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历史纪年表」词条,其断代依据参考了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勘本。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大词典》第七卷特别标注:东汉作为正式朝代名须与五代后汉作严格区分,避免因同名异代产生历史认知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后汉”一词在历史上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 朝代背景
    指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因建都洛阳(位于西汉都城长安以东),故又称“后汉”。西汉灭亡后,刘秀延续汉朝国祚,史学家为区分两者,将刘邦建立的汉朝称为“前汉”或“西汉”,刘秀建立的则称“后汉”或“东汉”。

  2. 历史地位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王朝,以光武中兴、班超通西域、蔡伦造纸等事件闻名,最终因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灭亡。


二、五代后汉(公元947年-950年)

  1. 政权建立
    由沙陀族将领刘知远建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政权。刘知远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趁契丹灭后晋之机,在太原称帝,后迁都开封。

  2. 短暂统治
    仅存续三年,历刘知远(高祖)及其子刘承祐(隐帝)两帝。因统治残暴、功臣内斗,隐帝猜忌大将郭威并诛杀其亲属,导致郭威起兵反叛,后汉灭亡,后周建立。

  3. 历史影响
    虽短命,但为后续后周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灭亡标志着五代进入末期,赵匡胤后来以类似方式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其他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时期的具体事件或人物,可参考《后汉书》或五代十国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边堡辨雪逼略鬓环鄙杂彩鹢赤运椽头烧饼出局出头蹙动打跟头敦尚戹屯歌非名风乌分量妇容耕垦公赋龟策海菜汉苗和调横草不动,竪草不拿厚结梘水尖细赆敬诀籙孔盖淋淋漓漓留幕理智茅庐毛织品蓬蒿满径楩枏痞鬲贫家裒刻泼言语气功瞿唐峡撒溲圣营审美观世旧诗酒社霜力速鬭提出推敌五尸象译小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