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嬾”。见“ 疏懒 ”。 1.懒散。2.松懈;懈怠。
“疏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ū lǎn,其核心含义指懒散、懈怠,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精神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疏”的释义
“嬾”的释义
“疏嬾”结合两字含义,指因疏忽或散漫导致的懈怠状态,例如: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文学描述,日常口语中更常用“懒散”“懈怠”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正式文本,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义。
(参考来源:、提供核心释义,补充结构及关联词)
《疏嬾》(shū lǎn)是一个中文词汇,含有“懒散、懈怠”之意。该词的拆分部首为“疋”和“女”,总共有12个笔画。
《疏嬾》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釋詁》这本古代的词书中,并有其繁体形式“疎懶”。它是以古代汉字的写法为基础,演变而来的现代汉字。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以“疏嬾”为例,古时的写法是“疋+女”,而今天则是“疋+女”的简化形式。
1. 他对工作完全疏嬾,经常拖延任务。
2. 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学习态度的疏嬾。
1. 疏忽大意:指因粗心或不注意而出现差错。
2. 懒惰:指行动迟缓、不爱努力工作的状态。
3. 散漫:形容做事不严谨,不集中注意力。
1. 懒散:指行为不积极、不努力的状态。
2. 松懈:指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表现出的疲态和松散无力的状态。
3. 懒惰:形容逃避劳动或活动的状态。
1. 勤奋:形容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的状态。
2. 负责:指对事情认真负责、不敷衍塞责。
3. 专注:指一心一意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