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露冕的意思、露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露冕的解释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露冕”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官员出行时不加遮掩地佩戴冠冕,体现身份公开化的行为。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后汉书·郭贺传》记载“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知人则哲察秋毫,明府冕而无所营。’”,此处“冕”即象征官员的礼制身份,后世诗文常借此表达官员亲民、坦荡的形象。

唐代诗人刘长卿在《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中写道“露冕见三吴,朝廷伫俊贤”, 以“露冕”暗喻官员光明磊落、不避民众的执政态度。宋代《太平御览》收录相关典故时,进一步将“露冕”与官员政务公开、深入民间的治理理念相关联。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多释为“显扬官衔”或“公开彰显职守”,《汉语大词典》特别强调其蕴含“不避民众监督”的礼制深意, 体现了古代官场文化中身份标识与责任担当的双重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

“露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隐者所戴的便帽

指隐士或高人所佩戴的一种轻便帽子,常用于表达隐逸生活的意象。例如《晋书·温峤郗鉴传论》中提及“露冕为饰”,唐代诗人包佶也在诗中用“露冕事星冠”暗喻隐士身份。


2.官员受皇帝嘉奖的典故

源自《益都耆旧传》中郭贺任荆州刺史的故事:汉明帝巡视时,因赞赏其政绩,特赐三公服饰,并命其“去幨露冕”,以此向百姓彰显其德行。后引申为官员治理有方、受帝王恩宠的象征。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历史文献和典故,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避厪层碧充闾摧兀搭圾吊钱儿地戏断面独倡椟槥墩官鰐溪方谨风谕脯燔趺架复元谷马砺兵好听赫翼后卫花脸慌惚笏牀佳篇吉服刊刷犒设砢碜空悄媿悔鲢子乱黩睩睩鹿卢剑没大没小敏济迷窍抹得开南京市宁许扑天前代轻歌慢舞扰狎日林国傻里傻气识大体水狗甜和挺实同声相求危慄未芽勿庸下颔相就綫脚舷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