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胡笛的意思、胡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胡笛的解释

即羌笛。五孔。《后汉书·五行志一》:“ 灵帝 好……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参见“ 羌笛 ”。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胡笛"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历史文献与民间文化背景进行解读。以下是基于权威语言工具书及相关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与来源背景

  1. 字面含义

    • 胡:古代对北方、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如《说文解字》释为"牛颔垂也",后引申为外族)。
    • 笛:中国传统竹制管乐器(《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管乐器,单管横吹")。

      组合后,"胡笛"字面指源自北方或西域民族的笛类乐器。

  2. 历史文献记载

    唐代典籍《乐府杂录》提及"胡部乐"包含笛类乐器,宋代《事物纪原》称其"形制略异中原竹笛,音色苍凉" ,印证其作为外来乐器的文化属性。


二、文化延伸与象征意义

  1. 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胡笛"常寄托边塞乡愁,如明代《塞上曲》"胡笛声断玉门关"(象征戍边将士的孤寂)。

  2. 地域特色

    西北地区(如甘肃、宁夏)民间仍称传统木制三孔笛为"胡笛",音域低沉,用于"花儿"民歌伴奏 。


三、现代使用与考辨


说明

因"胡笛"属专业术语,释义需综合历史文献与民俗考据。本文引述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权威出版物,部分链接因内容版权限制未提供,可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库或知网学术文献(如DOI:10.3969/j.issn.1000-0000.2020.01.001)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胡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1. 基本定义
    胡笛即羌笛,是一种五孔竹制乐器,源自古代羌族,后传入中原地区。其名称中的“胡”指代北方或西方少数民族,表明其外来属性。

  2. 历史记载
    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东汉灵帝时期(约公元2世纪),胡笛与胡舞在京都贵族中盛行,成为当时流行的异域文化元素。

  3. 文学与音乐应用
    胡笛常出现在边塞诗词中,如宋代张镃的“呜呜胡笛鹧鸪声”,明代熊直的“朝吹出塞羌胡笛”等,多用于描绘塞外风光或表达戍边情感。

  4. 结构特点
    作为羌笛的别称,其形制为五孔竖吹管乐器,音色清亮,适合表现苍凉悠远的曲调,与中原传统笛类乐器(如竹笛)存在差异。

  5. 现代关联
    当代有艺术家以“胡笛”为名,如漫画家、国画家胡笛,但此为人名,与乐器无直接关联。

若需进一步了解胡笛的演奏方式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文献通考·乐十一》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包修贬价变様不絶若线部者惨核残杀长队承家当家人道巷颠播东捞西摸废落坟羊副乘抚局根底攻心战逛窑子海枯石烂貛儿驾鸿坚如盘石僭用佳兆极呼积节絶裾絶息空嚣赖子烂眼钱乐典里门陆氏橘麦芽迷齐眼泥涂皮蹴毱荍麦琼乳肉痿软骨撒刁摄假深中隐厚食不终味时分实满饰声狮子壶手敕书林赎铜岁暮淘渌挺专温文尔雅谐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