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俭。《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劬俭”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劬”和“俭”两字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劬俭”意为勤劳节俭,强调通过辛勤劳动和节约资源来维持生活或事业,体现积极的生活态度。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吴凑传》,描述唐代官员吴凑“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赞扬其勤勉节俭且不扰民的品质。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教育他人勤俭持家,或评价他人品德。
在写作或表达中,若需强调“勤劳”与“节俭”并重,可选用“劬俭”替代常见词汇,以增强文雅性。例如:“他一生劬俭,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劬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勤勉节俭。它包含了「劬」和「俭」两个字。劬指勤奋努力的样子,俭指节俭节约的行为。
劬的部首是力,拆分笔画为7个。
俭的部首是亻,拆分笔画为8个。
劬俭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曾用这个词语来描述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强调勤奋工作和节约生活。
劬俭的繁体字形为「劬儉」。
在古代文献中,劬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状和结构,不过筆臺略有不同。
1. 学习劬俭的精神,做一个节约的人。
2. 她一直劬俭奋发地工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始终保持着劬俭的生活方式。
劬勉、俭朴、劬劳、勤俭
节俭、勤奋
奢侈、浪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