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鹘嘲的意思、鹘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鹘嘲的解释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鹘嘲(gǔ zhāo)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鸟类名称古称,具体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鹘嘲指代一种小型鸟类,即现代所称的戴胜鸟(学名:Upupa epops)。其名称源于古人对该鸟鸣叫声的拟音描述,因其鸣叫似"鹘鹘"之声,且习性活跃善斗,故称"鹘嘲"。《尔雅·释鸟》中记载:"鹘鸼,戴鵀",后世注疏多认为"鹘鸼"即"鹘嘲"的异写。

二、形态与习性特征

  1. 外形辨识:

    戴胜鸟头顶具显著羽冠,喙细长下弯,羽毛以棕褐色为主,翅尾有黑白相间斑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描述其"头上有长毛,如戴花胜状","胜"为古代头饰,故得名"戴胜"。

  2. 行为特性:

    其鸣叫声清脆似"咕—咕—咕",古人以"鹘嘲"拟其声;习性上喜啄食地下昆虫,常见于农田、林地,巢穴多筑于树洞或墙缝中,因育雏期巢内卫生较差,亦有"臭姑姑"的俗名。

三、文献考据与文化关联

四、现代生物学对应

戴胜鸟属佛法僧目戴胜科,广布于欧亚大陆,以捕食昆虫、保护农作物著称。其学名Upupa epops源自拉丁语,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但栖息地减少使其局部数量下降。


参考资料

  1. 《尔雅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3. 《中国鸟类志》(科学出版社)
  4. 《康熙字典》(中华书局影印本)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6. BirdLife International. Upupa epop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鹘嘲”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鹘嘲(hú cháo)是一种鸟类,形态特征与山鹊相似但体型较小,尾部短,头部有青灰色羽毛形成的冠,鸣叫声频繁。它在古籍中也被称为“鹘鸼”或“鹘鸠”,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禽三·鹘嘲》明确记载了这一名称的由来及特征。

二、习性与分布

三、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提到,鹘嘲的肉可煮食或炙烤,用于治疗头风目眩等症。古代民间将头风引起的头晕目眩称为“肿头”,认为食用鹘嘲有显著缓解效果。

四、名称考据

“鹘嘲”之名源于其鸣叫声特点(“啁嘲”),且形态似鹘(隼类)。部分文献中,“鹘”字存在多音现象,此处读音为“hú”,而非“gǔ”。

以上内容综合了《本草纲目》及权威词典记载,若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或现代考据,可参考相关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善傍排报君知比傅兵微将寡怖畏惭豹惭媿禅规常仪吃得开春贡撮襟书惔焚大竈二立飞龙乘云飞鳐锋巨分系扶政宫后官官相为行为科学汉注合从火前茶酱色茧茧诘轧决鼻局分苦杕量算赲趩灵窍灵心礼院路脚毛施眉峰梅汤疲单被甲载兵纰乱气触青雾穷夕绕手肉丸子善婆婆痁泄水质四仪特出贴水頽弊王族卫生厅鹜角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