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撮襟书的意思、撮襟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撮襟书的解释

谓 南唐 李后主 不以笔而以卷帛书的大字。《宣和书谱·李煜》:“﹝ 李煜 ﹞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旧有 德庆堂 ,在法堂前,堂榜乃 南唐 后主 撮襟书,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撮襟书是南唐后主李煜独创的一种书法技法,亦称“金错刀”。其名源于书写时特殊的执笔方式——以卷帛代笔撮襟而书,形成独特的颤掣笔法。据《南唐书·后主本纪》记载,李煜“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这种技法突破了传统中锋用笔的规范,通过手臂颤动带动笔锋,使线条呈现刚劲虬曲的视觉效果。

从书法史角度考察,撮襟书的形成与李煜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北宋《宣和书谱》评其“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印证了该技法在结字章法上追求险绝奇崛的美学特征。现代书法研究认为,这种“战掣体”不仅体现帝王艺术家的创新精神,更暗含南唐政权倾覆前的悲怆心境,具有“以书见史”的特殊文献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撮襟书”是一个与书法相关的术语,其核心含义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独特书写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李煜书写大字时不用毛笔,而是将丝帛卷起蘸墨直接书写的方法。因书写时需整理衣襟(撮襟)以保持动作流畅,故得此名。

  2. 历史背景与出处
    据《宣和书谱》记载,李煜擅长书画,创作大字时“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这一技法被当时人称为“撮襟书”。宋代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提到相关石刻遗迹。

  3. 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专心读书时衣襟被掀起”,实为混淆。该词本义专指书法技法,与读书行为无关,需注意区分。

  4. 文化意义
    这一书写方式体现了李煜在书法上的创新,成为其艺术特色的标志之一,后世常借此探讨古代文人书写工具的多样性。

该词是书法领域专有名词,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避免望文生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冬瓜白鹢本头钱编次匾短不痴不聋采毫插钗厂珰毚微朝坐穿空大仁笃类发声废置丰绩腐浊购取镐饮河阳桥宏旨桦烟回天乏术精诚静谧镜心髻影卷覆辣酱狼臅膏良国凉快连明连夜李八百猱狮狗平地起雷冯河暴虎铺尺仟佰钱陌擒擿奇璞鼽鼻全恉弱者丧胆三袁神车神驾折契石检四至八到廋辞素练铁蹄瓦殿危砌香辎邪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