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ick]∶浓重
凝重的乌云
(2) [dignified]∶端庄;庄重
出入步趋,务要凝重。——《朱子全书·学一》
神态凝重
(1).厚重;沉重。《易纬韩凿度》卷上:“圣人则象,月即轻疾,日则凝重,天地之理然也。”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凝重的空气,压迫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2).庄重;稳重。《晋书·吕光载记》:“﹝ 吕光 ﹞沉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 宋 陈亮 《胡公济墓碣铭》:“ 公济 於余为大父行,及际其晚岁泊然之时,睹其风貌敦厚,气质凝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四娘 ﹞翩然竟来。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 四娘 ;目有视,视 四娘 ;口有道,道 四娘 也;而 四娘 凝重如故。”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 林 站住了,淡然一笑,就慢步走向 金 ,态度凝重,好象捧着一满碗的水。”
“凝重”的汉语词典释义
“凝重”是现代汉语中兼具描述性与评价性的形容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性与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凝重”指“庄重、严肃而深沉的状态”,常用于形容神态、气氛、色彩或液体浓度等抽象与具象事物。
引证与扩展释义
《汉语大词典》进一步阐释,“凝重”包含“厚重不轻浮”与“沉着庄严”两层内涵。例如《旧唐书·韩滉传》中“笔力凝重”,即强调用笔的沉稳有力。现代汉语中,该词亦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厚重感(如“暮色凝重”)或艺术作品的情感基调(如“旋律凝重悲怆”)。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庄重”“肃穆”“沉郁”,反义词则为“轻浮”“轻佻”“活泼”。语义差异需结合语境判断,如“神色凝重”侧重严肃性,而“云层凝重”强调物理形态的厚重。
用法与语体色彩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文学、评论及正式场合的描述。例如茅盾在《子夜》中写道:“雷参谋用凝重的眼光望着吴荪甫”,此处通过神态描写传递人物心理的复杂与压抑。
参考资料
“凝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íng zhòng,主要有两层含义:
浓重、厚重
多用于形容具体事物的厚重感或抽象氛围的沉重性。
端庄、庄重
用于描述人的气质、神态或态度的沉稳稳重。
通过以上释义和用例,可以看出“凝重”既可表达物理层面的厚重,也可体现精神层面的庄重感。
奥屋八难避朝变服崇达祠竈登稔低捋贰日风情月意讽胁风质负帙挂面合事黄体画鹢花账徽册悔非江淹笔节量讥毁计听居庸老表冽厉列署灵鼇麟趾褭蹏六纛漏落禄粮蛮横冒滥免辟臬司偏迥牵忙乾清宫青翰青奴奇器麴引钱人宇荣退伤心失挫史德市调恕己谈玄説妙韬潜阘坐五词遐愁显达宵锦嚣滓谢贺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