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给民户的证券。 唐 刘禹锡 《郑州刺史东厅壁记》:“君侯始来三日,司税掾举七县董租之吏累百,君曰:‘此百螣也。’悉罢之,用户符而输入益办。”
“户符”是古代行政管理制度中的一种凭证,具体解释如下:
户符(拼音:hù fú,注音:ㄏㄨˋ ㄈㄨˊ)指古代官府发放给民户的证券或凭证,主要用于户籍管理、税收征收等行政事务。
唐代刘禹锡在《郑州刺史东厅壁记》中记载:“君侯始来三日,司税掾举七县董租之吏累百,君曰:‘此百螣也。’悉罢之,用户符而输入益办。”
此处说明户符用于简化税收流程,取代冗余的官吏,提高行政效率。
现代语境中,“户符”一词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户籍制度或文献时仍具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郑州刺史东厅壁记》原文或唐代经济制度相关研究。
《户符》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户》和《符》。
《户符》的拆分部首是分别是《户》的“户”部和《符》的“竹”部。
《户》的部首是“户”,总笔画数为4画。
《符》的部首是“竹”,总笔画数为9画。
《户符》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户》代表门户,居住之所,象征家庭或人口;《符》则表示符咒或符号,意味着保护或象征物。因此,《户符》可以解释为保护家庭的符咒或符号。
《户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戶符」。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户符》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戶符」。
1. 他家门上挂着一个红色的《户符》,以保佑家人平安。
2. 笔友送给我一枚精美的《户符》,他说这可以给我带来好运。
1. 户籍:记录居民人口和家庭的登记簿。
2. 符咒:用于驱邪或祈福的特定文字或符号。
3. 符号:表示某种意义或概念的标志或象征。
1. 家符:家庭的符咒或象征物。
2. 门符:家门的符咒或保护物。
无反义词
白地钱襃功保媒巴菽迸绝閟严舶趠风驳回猜害巢轩斥窜骀驽当命大势所趋螲蟷邸观疯话盖屋羔羊素丝狗口里吐不出象牙骇慌乎尔奸侠涧溪毛蛟子假限警阙朘蚀抉面况复莱芜甑晾花信理路陵缺领使美颜明视密石馁毙披溃平行钱靫儿券马人心叵测僧徒十八世嗜古视角刷扮水砻黍民榻牀龆丱跳嬉徒系为底无风不起浪晤言无以加箱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