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厚恭敬。《管子·形势》:“治之以义,终而復始,敦敬忠信,臣下之常也。”《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敦敬是古汉语中表示“敦厚恭敬”的复合词,强调为人处世需兼具内在敦厚品性与外在恭敬态度。其释义及权威来源如下:
敦厚恭敬
指品性淳朴宽厚,言行庄重谦逊。
来源:《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第二卷,第1573页)
“敦敬:敦厚恭敬。《礼记·乐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郑玄注:‘敦敬,厚而敬也。’”
诚敬笃实
侧重内心诚挚与行为敬慎的统一,体现儒家修身理念。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
“敦:厚道,诚恳;敬:尊重,慎肃。‘敦敬’合成强调内外兼修之德。”
《礼记·曲礼上》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注:汉代郑玄以“敦敬”释此类礼教精神,体现对礼法的由衷尊崇。
来源:《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本)
《荀子·不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敦敬以固,知能应时。”
释:此处“敦敬”形容君子以厚重诚敬之心稳固操守。
来源: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敦”取《说文解字》“厚也”之本义(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版);“敬”据《尔雅·释诂》“慎也”,二者结合强化道德意涵。
汉代后多用于描述士大夫德行,如《汉书·匡衡传》“性敦敬”即赞其品性。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单列词条:
敦敬:敦厚恭敬。例见《礼记》郑玄注,后世引申为修身准则。
结论:“敦敬”作为儒家伦理范畴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紧扣“内敦厚、外恭敬”的双重维度,古典注疏及字书均印证此解为确诂。
“敦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ūn jìng,其核心含义是敦厚恭敬、真诚尽责,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态度或对事务的认真态度。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今,“敦敬”不仅用于传统语境,也可形容对英雄楷模的敬仰,或强调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的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查字典》()及《荀子》《管子》相关文献。
艾康白首空归宝臧本旨彪彪避重逐轻长想称赞冲天物赐祭当卖邓稼先碇泊風陵堆風庭付治告殂割有遘辰寒商毫无疑问鸿鹄志烘柹佪旋黄涔荒原靖步井径金鵾车鸡日峻宇雕墙铠衣乐呵立地成佛陵阳山瞒瞒昧昧名榜岷山谬恩目不苟视母钟片句破命前车可鉴气苦秋中神力石扉食限私易替代停伙图绘外翁王慎中婉容吾丘子虾姑显僚嚣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