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屈迹的意思、屈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屈迹的解释

见“ 屈迹 ”。


亦作“ 屈跡 ”。犹屈身。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梁武 ﹞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劒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 唐 张读 《人虎传》:“ 徵 性疏逸,恃才倨傲,不能屈跡卑僚,尝鬱鬱不乐。”《新五代史·赵犨传》:“然 犨 阴识 太祖 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託之计。”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未冠失怙,迫於家累,屈跡刀笔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屈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ū jì,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因才能、地位等受限制而无法施展,带有委屈、无奈的情感色彩。该词由“屈”(受压制、委屈)和“迹”(才能、经历)组成,多用于形容有才能者被迫居于低位或隐藏锋芒的状态。

二、历史与用法

  1. 词源与演变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任昉《宣德皇后令》,文中用“屈迹”描述梁武帝虽才华横溢却暂时屈居人下的境遇。后世如唐代张读《人虎传》中,亦以“屈跡”表达人物因高傲性格难以委身低职的无奈。

  2. 语境与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强调因客观条件(如身份、环境)导致才能受限。例如:

    • “他在公司屈迹多年,始终未获重用。”(现代例句)
    • “博通群籍而屈迹于万夫之下。”(《宣德皇后令》原文)。

三、近义与关联词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新五代史》《宣德皇后令》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屈迹

屈迹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尸和辶,共有12画,读音为qū jì。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屈迹的写法为屈讠,意味着屈曲自己的行踪。

来源与繁体

屈迹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雍也篇》中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其中的“出则弟”一句中的“迹”就是指行踪。繁体字中,屈迹的写法为屈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很大差异。例如,屈迹的古代写法为屈讠,弯曲的意思更为强调。汉字的古代写法给人一种古朴而独特的感觉。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一直屈迹于他人的意见。

2. 她没有屈迹顺从,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3.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屈迹于社会的压力。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自屈、******、屈服

近义词:屈伸、屈曲、屈弯

反义词:伸展、放松、放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