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化衣尘的意思、化衣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化衣尘的解释

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唐 赵嘏 《寄归》诗:“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 长安 不见春。”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世事忽惊翻手雨,马蹄又踏化衣尘。”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诗:“十年蹋遍化衣尘,故里重逢翠陌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化衣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核心含义

指衣服因沾染尘土而变色,比喻仕途奔波或远行劳苦。该词源自晋代陆机的诗《为顾彦先赠妇》,原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以素衣染尘变黑,暗喻人生漂泊之苦。

2.文学引用与拓展

3.用法特点

4.现代延伸

虽为古语,但在解析历史人物经历或赏析古典文学作品时,仍可作为典型意象引用,体现中文的隐喻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可参考汉典或查诗文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化衣尘的意思

《化衣尘》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物体经过化装、改变形态后,变得认不出来或者完全改变了原貌。

拆分部首和笔画

《化衣尘》的拆分部首是衣(200),尘(屮,13)。

衣(200):衤(61),衣(40)。

尘(屮,13):尸(3),屮(10)。

来源与繁体

《化衣尘》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玉楼春·春恨》中,意指一个人经过改变或化妆后变得面目全非。

繁体字:化衣塵。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的《化衣尘》字迹略有不同,衣字下面的两点竖起来形如单肩背衣的形状,尘字的左边的撇折向右,右边的点在撇的下面。这种字形在今天已经不常见。

例句

他化衣尘之后,再也没有人认出他来。

这幅画的主题是化衣尘的变化,每个人对它的解读都不一样。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化装、变形、面目全非。

近义词:貌变、改头换面、翻天覆地。

反义词:原形毕露、露出真面目、回归本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