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厉的意思、通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厉的解释

犹登临。厉,通“ 歷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1. 基本义:远行;到达远方

    • 释义核心: "通"指贯通、到达;"厉"通"戾",意为"至"、"到达"。因此"通厉"指远行而至、到达远方。
    • 权威出处: 此义项最直接来源于对《楚辞·大招》中"魂乎无往,盈北极只……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魂乎无往,盈北极只"的注解。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逴龙"时提到:"逴龙,山名也。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其土赤色,不生草木,不可过之,魂乎无往,盈北极只。言寒山过者,身寒伤裂,魂不可往,当盈满北极之中而止也。" 虽未直接写"通厉",但后世学者(如清代王夫之《楚辞通释》)在解释相关段落时,常将"逴龙"或"魂乎无往"的意境与"通厉"的概念联系起来,认为其描述了魂魄远行至北极的艰难与不可达。此义项被《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
    •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通厉"词条释义一;王逸《楚辞章句》(中华书局点校本)对《大招》的注解;王夫之《楚辞通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相关阐释。
  2. 引申义:贯通精进;磨砺而达

    • 释义核心: 此义项侧重于"通"的"贯通、精通"义和"厉"的"磨砺、勉励"义。指通过不断的磨砺、修炼,使学识、技艺或德行达到精深、通达的境界。
    • 来源依据: 此义项更多是后世学者根据"通"与"厉"两字的常用义项组合推演而来,强调一种通过努力而达到精通的动态过程。在古籍中虽无直接对应的经典例句,但在解释某些涉及修行、治学的语境时,学者会用到此引申义。可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对"通"(义项:贯通、通晓)和"厉"(义项:磨砺、勉励)的释义组合。
  3. 通假义(需谨慎): 有时"厉"被认为是"戾"的通假字。

    • 释义核心: "戾"有"至"、"到达"、"安定"等义。因此"通厉(戾)"即"通至"、"到达"、"安定"。
    • 权威出处: 此说主要基于古音通假理论。清代训诂学家如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等著作中常论证此类通假现象。将"厉"解为"戾"在古文献训释中确有实例(如《诗经》某些注解),但具体到"通厉"一词,此解虽在理据上可通,仍需具体语境佐证。
    • 来源依据: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关于古字通假的论述;《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在解释相关虚词时可能涉及此类通假现象。

"通厉"的核心含义是远行而至、到达远方,尤其指艰难或遥远的行程,此义有明确的古代文献(《楚辞》注解)支撑。引申义贯通精进、磨砺而达,强调了通过努力达到精通的动态过程。其通假义(通"戾")解作"通至"、"安定",在训诂学上有依据,但应用于"通厉"一词时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在现代理解和运用中,第一义项最为基础和常见。

网络扩展解释

“通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登临”,常用于描述游览山水的情境。以下从词义、通假字、用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根据、、的释义,“通厉”指登山临水,带有游赏自然景色的意境。例如古人登高望远时,可用“通厉”描述这种登临行为。

  2. 通假关系
    词中的“厉”是通假字,通“历”(经历、经过)。明确指出这种通假现象,而对“厉”的释义也佐证了其作为通假字的合理性。这种用法体现了古汉语中通过同音或近音字替代的常见现象。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诗文或古雅语境,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例如:“江山留胜迹,我辈复通厉”可表达对前人游览胜景的追慕之情(、)。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词典(如)将其与“通力”“通例”列为同音词,但实际含义并无关联,需注意区分。若需具体例句或古文出处,可进一步查阅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享被笼趁旨斥离痴浊辞调丹田蹈壅大堂达意的见端箭断明放宽溉济高翚更做道篝灯呵冻寡臣横科暴敛宏远忽喇喇魂飞胆裂建醮角口极崇禁斥寖信集期刻木为吏空侗良工连昏达曙离尘服鹿头佞道欧脱槃木朽株槃衍破废扑蝴蝶千金笑起驾圊溷穷玄杀鸡扯脖深明是得私乘跳天唆地铁牛通赤同轝退皮蛙市蔚跂温补纹楸侮玩纤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