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杯中醁 ”。
“杯中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杯中绿”同“杯中醁”,是对美酒的雅称。其中“绿”并非指颜色,而是借代酒液清澈或醇厚的意象,常见于古诗文中。
文学引用
这一表述最早见于南朝梁王僧孺的诗句“何因送款款,半饮杯中醁”(《在王晋安酒席数韵》),唐代李白、杜甫等诗人也多次使用:
构词特点
通过“杯中+绿”的意象组合,以容器(杯)与感官体验(绿)营造诗意,类似“金樽清酒”“绿蚁新醅”等表达。
多用于描写宴饮、酬唱等场景,体现古代文人对酒文化的审美化表达。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可在古典文学赏析或诗词创作中见到。
注:若需更多诗词用例或文化背景,可查阅《全唐诗》或《汉典》相关条目。
《杯中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酒杯或茶杯中的绿色液体。
《杯中绿》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田,它的总共有8个笔画。
《杯中绿》这个成语的来源记录在明代的一本《溪山藏话》中。《杯中绿,其中有酒,酒中无绿》表达了人们对于世事变化的感慨。
《杯中绿》的繁体字为「杯中綠」。
在古代,汉字《杯中绿》的写法和现在差别不大。
1. 他端起杯中绿,一饮而尽。
2. 杯中绿一变,心情也会跟着改变。
1. 绿茶
2. 绿意
3. 绿叶
4. 绿草
1. 饮酒
2. 品茗
3. 饮饮
1. 清水
2. 白酒
3. 苦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