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节的意思、秉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节的解释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 欧阳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

(2).保持节操,守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3).犹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秉节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一、持执符节(动词性)

指古代使臣或官员手持朝廷授予的「节杖」作为身份凭证,象征奉命出使或行使职权。此义项强调对使命的忠诚执行,常见于历史文献。

例证:

《后汉书·隗嚣传》载:「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宋代王安石《奉酬许承议》诗:「秉节身常屈,冲霄势未伸。」


二、坚守节操(名词性)

引申为秉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尤其在逆境中保持气节与原则。此用法强调精神层面的坚守,属儒家思想核心价值。

例证:

《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秉节牧羊」的典故,成为忠贞象征;

明代归有光《与沈敬甫书》言:「士当秉节砺行,不随俗浮沉。」


字源考据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秉节」词条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4. 《中国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秉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持符节(古代使臣的凭证)

指手持符节执行使命,常见于古代官员出使或治军的场景。例如:

二、保持节操

强调坚守道德原则与气节,如:

三、秉性特质

指与生俱来的品格特征,如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评价王竑“秉节刚劲”。

其他补充

以上解释综合了《汉语词典》、汉典及诗文用例等多方考据,体现了词义的历史演变与文学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俱兴百五抱一伯强操之过蹙成也萧何败萧何纯良打肿脸充胖子电麻醉地平线敌我矛盾东道主督励独知扞护刮目相见冠裳关弧好学不倦滑嵇环寸迦逅蛟凤节减阶缘进略唧哝金屋藏娇进贤进能蹶角筠篁厉饬乱云免责眇少觅索鸟覆危巢藕断丝长拍戏盘水加剑偏缝偏苦罄乏青精饭秋物热脚儿塞涂生产者鼠肚鷄肠水扑花儿説夫说经笇量孙妇坛琖踏青托慕文闱雾结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