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节的意思、秉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节的解释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 欧阳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

(2).保持节操,守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3).犹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秉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持符节(古代使臣的凭证)

指手持符节执行使命,常见于古代官员出使或治军的场景。例如:

二、保持节操

强调坚守道德原则与气节,如:

三、秉性特质

指与生俱来的品格特征,如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评价王竑“秉节刚劲”。

其他补充

以上解释综合了《汉语词典》、汉典及诗文用例等多方考据,体现了词义的历史演变与文学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秉节》是一个常用词汇,意为坚守正直,忠于原则。它的部首有两个,分别是禾和手。按照笔画顺序来分解,可以分为九划。《秉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字形状为「秉節」。在古时候,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它的写法是「漢節」。以下是一个例句:“他一直秉节为人,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与《秉节》意思相近的词有「忠诚」和「正直」,而与之相反的词则包括「背信弃义」和「不诚实」。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