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民有飢色,而马有粟秩。”
“粟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粟秩指古代官员的俸禄,因当时俸禄常以粟米(即谷物)支付而得名。该词由“粟”(谷物)和“秩”(俸禄、官职级别)组合而成,字面含义即“以谷物计量的俸禄”。
最早见于汉代刘向《说苑·正谏》:“民有飢色,而马有粟秩。” 此句通过对比民众饥饿与马匹享有俸禄的粟米,讽刺当时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
部分网络解释(如)将“粟秩”误释为“谷物丰收”,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说苑》《汉典》等典籍释义为准。
粟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稻谷的秧苗。
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米”和“禾”,其中“米”是上面的部首,称为“米部”,承担的是形声字旁的含义;“禾”是下面的部首,称为“禾部”,承担的是字义和词义的含义。
拆解成笔画的话,这个词一共由9个笔画组成。
“粟秩”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诂》中。它原本的意思是指稻谷的秧苗,表示未成熟的稻苗,后来逐渐引申为指未经发展完全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粟秩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在形状和书写方法上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金文(篆书)的记载,粟秩在古时的写法为:粟(上半部分为方块,下半部分有很多横线)秩(中间有一个长横,上面有两个点)。
1. 田里的粟秩都长得很茂盛。
2. 这株粟秩已经挺高了,很快就能收割了。
粟秩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多个词语,比如:粟秧(即粟秩的同义词,意为稻谷的秧苗)、粟米(指谷子等作物的颗粒)。具体组合词语还有很多。
粟秩的近义词有:秧苗、幼苗、幼稚等。
粟秩的反义词有:成熟、长成、发展完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