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酴苏 ”。酒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辞亲》:“夜雨灯前蒙训育,春风堂上饮酴苏。”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饮罢酴酥最后觴,履端復此庆农祥。”
(2).指一种平顶的帐篷。《清波杂志》卷十一引 宋 胡珵 《苍梧志》:“或问酴酥事於 鲍钦止 , 鲍 曰:平屋谓之酴酥,若今幕次之类,往往取少长均平之义。”
“酴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基本释义
酴酥亦作“酴苏”,是古代一种酒名,常与节庆或礼仪场景相关。例如明代沈受先《三元记·辞亲》中提到“春风堂上饮酴苏”,清代赵翼的诗句“饮罢酴酥最后觞”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关联文化
该词常与“屠苏酒”混用或并称,可能因发音相近或功能类似(如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酴酥》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酒精发酵后产生的香气。
酴酥的拆分部首是酉和散,它的总笔画数为16。
据考古学家研究,酴酥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由古代的酒文化演变而来的。
酴酥的繁体是醪酥,它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通常是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的方式进行书写。酴酥的古代写法为:
1. 酒坛中的酴酥香气扑鼻而来。
2. 他用鼻子轻轻闻了一下杯中的酴酥。
3. 这种酒具有独特的酴酥香味。
酴酥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形式,通常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出现。
酴酥的近义词包括酒香、醇香等。
酴酥的反义词可为无香、无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