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酴酥的意思、酴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酴酥的解释

(1).亦作“ 酴苏 ”。酒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辞亲》:“夜雨灯前蒙训育,春风堂上饮酴苏。”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饮罢酴酥最后觴,履端復此庆农祥。”

(2).指一种平顶的帐篷。《清波杂志》卷十一引 宋 胡珵 《苍梧志》:“或问酴酥事於 鲍钦止 , 鲍 曰:平屋谓之酴酥,若今幕次之类,往往取少长均平之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酴酥(亦作“屠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一种在农历新年(元日)饮用的药酒。其名源自特殊酿造工艺——“酴”本义指酒母(酒曲),“酥”形容酒质醇厚绵柔如酥酪。此酒相传由汉末名医华佗创制,以大黄、白术、桂枝等中药入酒浸泡,有驱寒避疫、祈福安康的寓意。《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酴酥,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二、历史与习俗背景

据南北朝《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唐宋时期,元日饮酴酥酒成为全民习俗,饮法独特:依年龄从幼至长依次饮用,象征幼者得岁、长者辞岁。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即是对这一风俗的文学写照。

三、文化象征意义

酴酥酒超越了单纯的饮品范畴,成为辞旧迎新、祛病延年的文化符号。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即以“屠苏”指代新春仪式,寄托万象更新的愿景。其配方与饮用仪式蕴含古人顺应天时、注重集体健康的哲学思想。

四、词源演变考

“酴酥”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典籍,写法多样(屠苏、酴酥、),可能与西域语言有关联。宋代《广韵》释“酴”为“酒母”,“酥”为“酪属”,二字组合精准描述了发酵酒浆的质地特征。明清时期,“屠苏”逐渐成为通用写法,但“酴酥”仍保留于文献与诗词用典中。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宗懔. 《荆楚岁时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文锦. 《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
  4. 王力. 《古代汉语字典》.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酴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酒名

  1. 基本释义
    酴酥亦作“酴苏”,是古代一种酒名,常与节庆或礼仪场景相关。例如明代沈受先《三元记·辞亲》中提到“春风堂上饮酴苏”,清代赵翼的诗句“饮罢酴酥最后觞”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2. 关联文化
    该词常与“屠苏酒”混用或并称,可能因发音相近或功能类似(如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二、平顶帐篷

  1. 建筑结构
    指一种顶部平坦的帐篷,宋代胡珵在《苍梧志》中解释:“平屋谓之酴酥,若今幕次之类”,说明其形制类似后世临时搭建的棚屋,且具有“少长均平”的象征意义。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宾师簸罗回漕舟插翅难逃钗梁凤蟾砚承候尺籍伍符船工疮帚错迎带围聃周大清掉书袋鼎新革故硐産断鼇立极发起人风评覆被公份工运鬼头风宦寺画然华氏温度计伙子见小暗大浇注基础理论九六基因突变均齐腊风朗日哰哰烈味梨花简论吐曚曚门閲木枋暮古牛市千一轻量级裘帽赛庙煞拍授政书文数众帑钱听讲枉酷详覈先声显説邪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