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巢的意思、黄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巢的解释

(?-884)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私盐贩出身。公元875年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战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率起义军南下进入福建,攻克广州,又回军北伐。881年初进入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后被唐军包围,缺粮无援,被迫撤出长安。因腹背受敌,屡战失利,不久退至泰山狼虎谷,兵败自6*杀。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黄巢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黄巢(820年—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其名字在中国历史中既代表一场重大民变,也承载着复杂的争议性评价。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背景

二、主要事迹

  1. 军事策略
    采用流动作战,十年间转战十二省,避实击虚。曾攻占广州,后北上渡长江,880年攻克长安称帝,建“大齐”政权。
  2. 残暴统治
    因军粮短缺,起义军被记载以人肉为食,设“舂磨砦”捣碎百姓作军粮。攻入长安后屠杀唐宗室及官吏,甚至焚毁宫殿、盗掘皇陵,民间有“黄巢杀人八百万”的俗语。
  3. 败亡结局
    883年遭唐军与沙陀族李克用联合反攻,退出长安,次年兵败自杀(一说被外甥所杀),起义最终失败。

三、历史影响

四、评价

黄巢是矛盾的综合体:既是科举制度下的失意文人,又是颠覆王朝的军事领袖;既有诗情才气,又背负食人屠城的恶名。他的起义虽未建立长久政权,却成为压垮唐朝的关键力量,深刻影响了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诗文或起义细节,可参考权威古籍或历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黄巢》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唐末黄巢领导下的起义军队。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巢》的部首是“黄”,全拼是“huáng”,共有12个笔画。

《巢》的部首是“巛”,全拼是“cháo”,共有4个笔画。

来源

《黄巢》一词起源于唐朝时期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他的军队被称作“黄巢军”,后来《黄巢》成为了一个专指这支起义军的词语。

繁体

繁体字为《黃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黄巢》的古汉字写法为“黃巢”。

例句

1. 当年,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2. 唐末的黄巢军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组词

黄巢、黄巢军、黄巢起义、黄巢之乱。

近义词

黄巾军、农民起义军。

反义词

政府军、皇家军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