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琐语的意思、琐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琐语的解释

亦作“璅语”。1.犹琐言。记述逸闻、琐事的文章体裁,常作书名。《晋书·束晳传》:“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汲冢璅语》乃载《秦望碑》……皆后人所羼,非本文也。”《清朝野史大观·逸事二·沉孝子负骨归葬事》:“事见邑人 徐承烈 ‘杂著’……﹝ 承烈 ﹞著《燕居琐语》十六卷,载 嘉庆 《德清县志》,书尚未刻,‘杂著’即《琐语》藁本未编辑者。”

(2).琐碎的言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迄至 魏 晋 ,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璅语必録。” 清 黄虞稷 《<书影>序》:“下此而《齐谐》志怪,璅语藂谈,上之无当於身心,次亦何关於问学。”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此书(《南腔北调集》)殆游词琐语,不足存,而竟以出版者,无非为了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赌气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琐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琐碎、零散或不重要的言语或文字记录。以下从词典释义、来源演变、用法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1. 零碎琐细的言论或记载

    指内容细碎、不成系统的谈话或文字片段。例如日常闲谈、杂录笔记等。

    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释义“琐语”为“琐碎的言谈;琐细的记载”。

  2. 次要或非正式的文类名称

    古代部分典籍以“琐语”为名,内容多涉及民间传闻、轶事杂谈,区别于正统经史。

    来源:《晋书·艺文志》记载《琐语》十一篇,归类于“小说家”,内容为“记卜梦妖怪之事”。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琐”本义指细小的玉器部件(《说文解字》:“琐,玉声也”),引申为细碎、卑微;“语”即言语。二者合成后:

三、用法特征与语境

  1. 文体范畴

    古代作为文体名,属笔记杂录类,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类,皆可视为琐语体例。

  2. 语义倾向

    隐含“价值有限”的评判,如《四库全书总目》评某些杂著:“大抵琐语闲谈,无关著述”。

  3. 现代应用

    常见于文学评论与语言学领域,例如:

    “小说中穿插的市井琐语,生动勾勒了清末民初的市侩群像。”(《汉语词汇学》)

四、权威文献例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在线访问
  2. 《晋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注译本
  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葛本仪《汉语词汇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琐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1. 文体或书名
    指记录逸闻琐事的文章体裁,常作为书名出现。例如《晋书·束晳传》中提到的《琐语》十一篇,便是记载先秦时期各国占卜、梦境等内容的文献。这类文体与《齐谐》《山海经》等志怪传统相关,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

  2. 琐碎的言谈
    指日常生活中细碎、不重要的谈话内容。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璅语必録”,说明琐碎言语在文学中的留存现象。清代黄虞稷也以“璅语藂谈”形容无关学问的闲谈。

  3. 字义解析

    • “琐”:本义为细碎、卑微,如“琐事”“猥琐”。
    • “语”:既可指语言、谚语,也可作动词“谈论”解,如“低语”“不言不语”。

应用与发展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文体或书名(如《汲冢璅语》),而现代语境更偏向“琐碎言语”的引申义。从鲁迅对志怪传统的评述可见,琐语类内容虽非主流,却为研究古代社会风俗提供了独特视角。

别人正在浏览...

白沫柏舟节宝货闭幕式逼淫齿条词掖篡窃麤悴村路歧打觔斗丰楙峯胁風則恭逢其盛公廨本钱鬼伥归视过接恒山黄心胡掳活托积块惊眩噤吟崛诡看桌扣马矿山阃才浪迹萍踪羸老历碌鸬鶿杓曼靡帽笼茂宰俛卬尿床拟盐农闲漂凉带刺批凤钤勒瞿所柔铤丧话丧师术客数让送字样子讨贰投奔頽没退抑委化显否小酌隙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