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小事微的意思、慎小事微的详细解释
慎小事微的解释
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词语分解
- 慎的解释 慎 è 小心,当心:谨慎。不慎。慎重(恘 )。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姓。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微的解释 微 ē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专业解析
“慎小事微”是一个具有深刻警示意义的汉语成语,强调对细微之事和小节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慎小事微”指对待微小的事情和细节也要心存谨慎,不可疏忽大意。它告诫人们:祸患常积于忽微,忽视小事可能酿成大错。核心在于“防微杜渐”,即在隐患萌芽时就加以警惕和防范。
二、词源与出处
该成语可追溯至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
- 《尚书·旅獒》 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强调不注重小节终将损害大德,与“慎小事微”内涵一致。
- 《韩非子·喻老》 中“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的典故,更直观体现了小事不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成为该成语的典型例证。
三、引申含义
- 修养层面:个人品德修养需从小处着手,如《礼记·大学》所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细微之处的言行体现整体修养。
- 治国理政:古代政治家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治国需如烹饪小鱼般谨慎处理每一环节,避免因小失大。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慎小事微”常用于:
- 职场规范:提醒从业者注重工作细节,避免因小疏忽引发重大失误;
- 安全管理:强调隐患排查需从细微处入手,如安全生产中的“海恩法则”(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 廉政教育:警示公职人员严守小节,防止“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
五、经典用例
《后汉书·陈忠传》载:“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此句以“堤溃蚁孔”比喻小事不慎的后果,深刻阐释了“慎小事微”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年. 第108页.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年. 第1175页.
-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年. 第302页.
- 《韩非子·喻老》原文及注释. 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参考文献为学术出版物,链接因平台限制未添加,读者可通过权威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查询具体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慎小事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指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强调在细节上保持审慎态度,避免因小失大。该成语体现古人“防微杜渐”的处世智慧。
二、出处溯源
最早见于《管子·君臣下》:
“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意为:古代圣王重视民生,明察祸福根源,因此谨慎处理微小事务,从根源上杜绝错误)。
三、结构与用法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慎小”与“事微”并列构成,四字均为单音节词。
-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用于处事场景。例如:“他为人处世慎小事微,深得信任。”。
四、深层含义
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哲理,暗含以下逻辑:
- 微小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管子》中提到的“祸福之所生”)。
- 通过谨慎处理小事,可预防大问题的发生。
五、应用示例
- 经典案例:古代圣王通过“慎小事微”治理国家,如《管子》中提到的民生政策。
- 现代启示:适用于项目管理、风险防控等领域,例如严格检查流程中的细微环节,避免重大失误。
若需进一步探究其哲学内涵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管子》原文或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不…半亚璧奎笔札伯图捕醉仙乘策槌轮淳默楚萍刀麻儿窦锦躲匿蜚摇风刺高垒构位关榷宦海风波徽数鉴取绞烂节事捷黠击绵进羞急弯拘制抠字眼凉汉陆贾分橐率初牤牛谩怜摩托鞶绣潘子捧拥辟耳频世剖篿虔信气断青李书讫运取进止入境证三场山长水阔书椠蔌蔌兔死狐悲位版温疋挦章撦句萧飕小鲜斜躺喜房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