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五典。语出《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朱熹 集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 毛西河 以今之五伦是《中庸》之五达道,非古之五伦。”详“ 五典 ”。
“五达道”是中国儒家经典中的重要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五达道”指通过中庸之道调节的五种基本人际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被视为天下通行的人际准则,旨在实现社会和谐()。
通过规范这五种关系,实现“太平和合”的理想社会。例如《礼运》提到,修“五达道”需结合“人义”(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和“治七情”(喜怒哀惧等情感管理),最终达到“天下为一家”的境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礼记·中庸》原文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相关章节。
《五达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达到某一目标或境地的五种途径或方法。
《五达道》由“五”、“达”、“道”三个字组成。其中,“五”字的部首是“二”字旁,总计有四画;“达”字的部首是“辵”字旁,总计有八画;“道”字的部首是“辵”字旁,总计有十画。
《五达道》的来源可以追溯至明代李时中的《胜骏轩订正本》。在繁体字中,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没有区别。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现代汉字相同。
他能通过勤奋、努力、学习、创新和实践这五达道,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五行、五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
五通、五通道、五达等。
入歧、失道、暗渡陈仓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