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化隆的意思、化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化隆的解释

教化隆盛。《史记·礼书》:“化隆者閎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 周旦 不顾嫌而隐行,故假摄而化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女水 导川东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化隆”在汉语词典中主要作为专有名词使用,特指中国青海省的一个回族自治县。其释义和权威参考来源如下:

  1. 词义解释(地名专指)

    “化隆”是“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简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东部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隶属于海东市。该名称属于固定地理名称,无通用词汇含义。其命名蕴含“德化昌隆”或“教化兴隆”的吉祥寓意,反映了历史上中央政权对该地区实施有效治理并促进文化发展的期望 。

  2. 地理位置特征

    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北岸。地理坐标大致在东经101°39′-102°42′,北纬35°48′-36°17′之间。县域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黄河及其支流流经此地,形成了独特的河谷地貌 。

  3. 历史沿革与名称由来

    • 清代建置: “化隆”作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政府在此设置“巴燕戎格抚番厅”,隶属西宁府。
    • 民国更名: 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改厅为县,因县治驻地在“巴燕戎”(今巴燕镇),故命名为“巴燕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化隆县”,取“德化昌隆”之意。
    • 自治县成立: 1954年3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更名为“化隆回族自治县”,沿用至今 。
  4. 民族与文化

    化隆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县(注:此说法需结合最新行政区划确认,通常指青海省内唯一的回族自治县),回族是主体民族,此外还居住有汉族、藏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 。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化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化隆”意为教化隆盛,即指社会教化(教育、道德风尚)的兴盛与普及。该词常出现在古籍中,强调通过德政或礼制实现社会文明的繁荣。

二、古籍中的使用

  1. 《史记·礼书》:
    “化隆者閎博,治浅者褊狭”,意为教化深厚则社会宏阔,治理浅薄则格局狭隘。
  2.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
    “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以水喻政,说明教化兴盛则资源丰沛,政治衰败则民生枯竭。
  3. 三国嵇康《释私论》:
    提到周公旦因德行高洁而使教化兴盛(“假摄而化隆”)。

三、现代用法与延伸

四、注意事项

若在文献中遇到“化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代:

别人正在浏览...

啊哈岸限鲍舍把予逼疽疽裨苙察传刬秽衬道袍触击出资慈孙刺文德雷克海峡雕顇低息陡削放懈風馳雲走丰肤封事风议奋节抚藏浮动负芒负崄负携戆朴瓜戍滚白水横牀怀组话口袋子家母见于坚正计书骏伟空对空辽扩埋緼旄纛民公迷滞嚬蛾谦俭青珪区畔融融肉排软硬不吃蚋眦桑楺顺款调谐提耳推本溯源虾酱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