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节的意思、奋节的详细解释
奋节的解释
以英勇、壮烈行为表现其节操。《后汉书·冯衍传下》:“ 李广 奋节於 匈奴 ,见排於 卫青 ,此忠臣之常所为流涕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临危奋节,保穀全城。”
词语分解
- 奋的解释 奋 (奮) è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奋飞。奋翅。 振作,鼓劲,振动:奋起。奋力。奋勇。奋不顾身。振奋。勤奋。兴奋。 提起,举起:奋臂。奋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奋笔疾书。 笔画数:; 部首:大;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奋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英勇或壮烈的行为彰显气节与操守。以下是具体解析:
1.基本释义
- 奋:强调奋发、勇敢的行动力,包含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 节:指气节、节操,体现坚定的意志与道德准则。
- 组合后,“奋节”多用于描述在困境或危难中,以果敢行为坚守原则或完成使命。
2.古籍例证
- 《后汉书·冯衍传》提到李广抗击匈奴时“奋节”,却因卫青排挤而不得志,凸显忠臣的悲壮。
- 曹植《七启》中“君子乐奋节以显义”,将奋节与仁义结合,强调其道德属性。
3.延伸理解
- 该词常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赞颂忠烈之士(如战场英雄、舍生取义者)的行为。
- 现代可引申为面对挑战时坚持信念、勇于担当的态度,例如企业家逆境中的拼搏精神。
4.记忆技巧
- 拆分记忆:“奋”联想为奋斗、奋发,“节”联想为气节,整体可想象成“为气节而奋力抗争”的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具体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七启》等文献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奋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奋节(fèn ji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奋节的意思是努力坚定地执行任务或职责,毫不犹豫地奋斗。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勇敢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不懈地去实现目标。
拆分部首和笔画
奋节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奋”和“节”。其中,“奋”的部首是“大”,它有12个笔画;而“节”的部首是“卩”,它有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奋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在古代的文献和碑帖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类似的用法和含义。在繁体字中,“奮節”是奋节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奋节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相较于现代简化字的写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更为繁复,笔画更多。然而,总体来说,奋节的含义在古代和现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例句
1. 他对自己的职业一直奋节不息,从不间断地追求进步。
2. 面对困境,我们要奋节向前,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奋斗、节约、奋发、专节
近义词:坚决、顽强、勇敢、毫不退缩
反义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消极、懈怠
别人正在浏览...
笔直敝箒不采柴天改物沉湎池圃船桥大鼓倒打一耙电贺二舍妇业附真概然鼓吵寒蒲何满子鹤衣胡钉铰僭用矫旨精了酒窖酒醆诳胁老客劳来论述落落寡合蜜香树内监扭解盘鼓辔头乾贶倾仄乞四然不三祖飒焉沙锅浅儿商业银行时流诗秩耍令书香门户丝篁套版梯墙歪七竖八往来体望岳晚田未名涴濑物质文明绡帕霞月协妙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