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后的约会。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寧竟何据。”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迭石溪》诗:“已买渔樵舍,毋令后约差。”
“后约”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后”与“约”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后续的约定
指在已有约定或事件之后另行订立的协议或承诺。
例证:白居易《寄湘灵》诗:“每经高处即回头,别后相思最多处。”中“别后”隐含“分离后”的时间概念,引申为“后约”可指离别后新的约定。详见《白居易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
未来的盟约
强调约定事项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履行。
例证:《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释“约”为“预先规定须共同遵守的条件”,故“后约”可指尚未到期的约定义务。
延期履行的契约
古代契约文书中,“后约”可指约定延期执行的条款。如敦煌出土唐代契约中“限至八月还讫,过后不还,听掣家资”的“过后”即隐含“后约”的时间效力。详见《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诗词中常以“后约”喻指未竟的情缘或人生期许。
例证: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难凭后约,怎奈疏狂。”此处“后约”暗指未能实现的再会之诺。引自《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
语义源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约”字的“预先说定”义项。
“后约”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基本含义:指事后才有的约定,表示在事情发生后才追究责任或做出应对的行为。
详细解释:由“后”(事后)和“约”(约定)组成,强调行为的滞后性。例如,某些人可能在问题出现后才制定规则或承担责任,带有一定的批评或讽刺意味。
基本含义:指“日后的约定”或“未来的约会”。
用法与例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文学相关研究。
晻晻薄殖北毳禀命眵泪侈汰侈邪冲陷淳刚蹙痕歹心访春风云变幻腐鼠付仗歌郎呱呱坠地归藩圭角岸然过得国蠹汉厫河南省红粟槐火江歌拣精择肥经构科头袒体枯槁士冷炙两两柳床媚寝霉素眇略妙密明月珠幕梁牛牢牛米朴涩癖痼青黛蛾柔淑软性软招商厦山岚视如陌路识微见几缩语讨说文成呜呃芜蒌粥无生理相如渴消破校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