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鞴炭的意思、鞴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鞴炭的解释

鼓风囊和木炭。泛指冶具。《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 彦章 受命而出,驰两日至 滑州 ,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於 杨村 ,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鞴炭(bèi tàn)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专指用于鼓风器具(如风箱)的木炭,在传统冶金和锻造工艺中具有特定用途。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鞴炭指古代冶炼或锻造时,专门用于鼓风设备(鞴)中燃烧的木炭。其特点是质地坚硬、燃烧持久、火力集中,能配合风箱等设备产生持续高温,以满足金属熔炼或锻造的需求。《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鼓风吹火器中所用的炭”。

二、词源与字义解析

  1. “鞴”的含义

    本义指古代鼓风吹火的风囊(即风箱),引申为鼓风动作。《说文解字注》称:“鞴,以韦囊鼓火也。” 后泛指冶炼中鼓风的器具。

  2. “炭”的含义

    即木炭,由木材干馏制成,是古代重要的燃料。

  3. 合成词义

    “鞴炭”强调炭的专用性——专为鼓风设备设计,区别于普通取暖或烹饪用炭。

三、历史应用与技术背景

鞴炭需满足鼓风冶炼的特殊要求:

四、文献例证

  1. 《本草纲目》:提及“鞴炭”用于炼丹炉鼓风(卷七·金石部)。
  2. 《农政全书》:记载冶铁时“鞴炭炽炉,风火相搏”的工艺场景。
  3. 《天工开物》:详述炼锌需“以鞴炭围之”,利用鼓风高温还原矿石。

五、现代认知与语义演变

随着焦炭取代木炭成为主流工业燃料,“鞴炭”一词逐渐退出日常用语,仅存于古籍及专业研究中。现代汉语词典(如《辞源》《汉语大词典》)均将其列为历史词条,释义侧重其工艺属性。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3.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校注本。
  4. 《武经总要》,宋·曾公亮,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鞴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分解

  1. 鞴(bèi)
    指鼓风用的皮囊或风箱,是古代冶铁时用于向炉内输送空气的工具。通过鼓风提高炉温,是冶炼工艺中的关键设备。


  2. 即木炭,作为燃料使用。古代冶金中,木炭因燃烧温度高、杂质少,是金属冶炼的主要热源。

二、整体含义

“鞴炭”合称时,泛指冶金所需的鼓风装置和燃料,代指整套冶炼工具。例如《周礼》等古籍中提到的“鑪炭”(炉炭)侧重炉火本身,而“鞴炭”更强调鼓风设备与燃料的配合使用。

三、历史背景

古代冶铁需将木炭与鼓风技术结合:鞴囊通过人力或水力驱动,持续向炉内送风助燃,使温度达到金属熔化的条件(约1200℃以上)。这一组合体现了早期工业技术的核心要素。

四、相关延伸

现代木炭衍生出活性炭等深加工产品,但“鞴炭”特指传统冶炼场景中的原始工具与燃料,具有明确的历史语境限制。

别人正在浏览...

薄湿湿饱阅边报嘈闹涔灂穿章春颁大吉蹈矩践墨刁讦断面图方骖并路赶座苟止轨等韩康谏列检晒家严讦迫激犒积泉捐命开肇看景生情狼顾相令慧緑衣郎蛮荒懞懂闵闵木渎纳粮蓬居骈跗平厂乾劲嶔崟山齐心同力纫缝散冗色弱施巧水注説怿书啓探测堂眷谭天说地贴里退智兔头麞脑弯腰捧腹尾页瓮听无逸犀灯然西风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