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晨昧的意思、晨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晨昧的解释

犹昼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於 季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晨昧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构词法两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晨"指日出前后的时段,《说文解字》释为"早昧爽也"(来源:《汉语大字典》电子版)。"昧"本义为昏暗不明,《康熙字典》引《玉篇》注"冥也",引申为模糊不清的状态(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二字组合后,"晨昧"特指黎明时分昼夜交替的朦胧状态,既包含时间范畴的界定,又蕴含光线变化的视觉特征。

  2. 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庾信《哀江南赋》有"晨昧苍苍之景"的描写(来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此处通过通感手法,将视觉上的混沌感与时间概念相融合。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时序部》将其归类为"旦之别称",说明在古代时间体系中具有特定指代功能(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创作,如:"晨昧中的远山像未干的水墨画"(来源:《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商务印书馆)。在方言调查记录里,闽南语区仍保留"天晨昧"的说法,指代鸡鸣至日出前的农耕时段(来源:《汉语方言地图集》语言大学出版社)。

  4. 近义词辨析 与"拂晓""黎明"相比,"晨昧"更强调视觉维度的朦胧性;相较于"曙色",则弱化了光线渐强的过程特征。这种细微差别使其在古典诗词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象价值(来源:《唐诗词语考释》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晨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字词解析

二、整体含义 “晨昧”组合后意为昼夜,即从清晨到日暮的完整时段,暗含时间连续或状态延续的意象。例如《吴越春秋》中“尝晨昧不安”一句,描述吴王寿梦临终前昼夜心神不宁的状态。

三、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原文通过“晨昧”强调情感或状态的持续,具有文言文的时间概括性。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晨昧”已非常用词,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赏析中。其近义词可考虑“昼夜”“旦暮”,反义词则如“片刻”“须臾”等。

建议对古文感兴趣者直接查阅《吴越春秋》等原典,或参考权威古汉语辞典获取更详尽的语用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桚桚百和邦联保证编年史诐憸波痕拨喇卜筊昌朝唱导槌击刺打笃专龟枚国表浩浩汤汤豪猪河宫衡盖火房火捺惑世盗名坚肕见形疾风骤雨惊飍霁顔开屠看桌旷浪澜澳棱钱连篇絫牍琳碧陵空临盆贸籴鸣鍭迷途知返目染暖帘排害气闷闷青堂瓦舍漆身吞炭取节认族三日仆射沈鱼殊遇苏门六君子拖油瓶碨垒我所污墁遐长仙台秘府瞎天盲地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