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存养的意思、存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存养的解释

(1).存心养性。 宋 朱熹 《答何叔京》:“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 宋 陆游 《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妄想,致一工夫在存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三章五》:“如其未尝一日用力於存养,则凡今之人,醉梦於利欲之中,直无所欺而反得慊,无所恶而反遂其志矣。”

(2).抚恤;抚养。《六韬·盈虚》:“存养天下鰥寡孤独,賑赡祸亡之家。”《新唐书·马周传》:“四五年来,百姓颇嗟怨,以为陛下不存养之。”《明史·太祖纪二》:“詔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存养"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本义 "存"本指存在、保存,《说文解字》释为"恤问也";"养"指培育、修养,《玉篇》解作"育也,畜也,守也"。二字组合最初表示保存与培育的双重动作。

二、哲学升华 宋明理学赋予该词新内涵,《二程粹言》提出"存养者,涵泳义理之渊,省察者,求放心之要",指通过内心修持存续善性、培育德行的功夫。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强调"存养是静中工夫,省察是动中工夫",将之纳入理学修养体系。

三、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保存培养,特指道德修养方面的保持与培育"。该词在当代语境中既可指具体事物的保存养育,如古籍存养;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传统文化存养。

四、应用范畴

  1. 文物保护领域:指对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传承
  2. 道德修养层面:强调心性涵养的持续性过程
  3. 生态学术语: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培育实践

资料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
  2.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数字版

网络扩展解释

“存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释义及用法可结合历史文献和儒家思想进行解析:

一、儒家修身概念:存心养性

  1. 核心含义
    指保存本心、培养善性,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出自《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强调通过内省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并加以扩充。
    宋代理学家进一步阐释:朱熹认为“存养”是“圣学之纲领”,需以“敬”为准则();周敦颐提出“无欲则静虚动直”,主张通过克制私欲达到心灵通达的境界()。

  2. 实践方法

    • 日常修养:如程颐提到的“慎言语以养德,节饮食以养体”,将存养融入生活细节()。
    • 内在专注:程颢主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强调言行一致的心性修炼()。

二、社会关怀:抚恤与抚养

  1. 官方抚恤
    指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如《明史》记载明太祖曾下诏“官为存养”阵亡士兵的家属()。
    历史案例包括《六韬·盈虚》中提到的“存养天下鳏寡孤独”,以及唐代《新唐书》批评帝王未能妥善存养百姓()。

  2. 民间抚养
    泛指对孤寡、贫困者的照料,如陆游诗句“致一工夫在存养”隐含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三、总结

“存养”兼具个人修养与社会关怀的双重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孟子》《二程集》《明史》等典籍,或查看相关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藏悲嘶辩理宾师财署常正尺雪冲缓粗卤大衫调回短景赗襚干捷赶礼贯襁卦兆函三合溜后卫化翼晖丽回生起死阍侍胶合板嚼嚼矫讬假条诘对旌表九声僦直克服可作牢不可破连连六宗路在口边疟龟拗项批敕气土启寤全挂子人灯肉袒儒家侍御师食职四郊肆言无惮擡奖铜马军图腾崇拜外拓螱飞武汉大学宪纲消忧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