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候馆的意思、候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候馆的解释

(1).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 郑玄 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2).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唐 钱起 《青泥驿迎献王侍御》诗:“候馆扫清昼,使车出 明光 。” 宋 欧阳修 《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 宋 苏轼 《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茶药口宣》:“既渐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候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设置在交通要道旁,供传递公文或官员途中住宿、换马的驿站馆舍。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词义与构成 "候"指守望待、迎送,"馆"指房舍、客舍。二字组合特指官方设立的驿站馆舍,主要功能是接待过往信使、官员,提供食宿与马匹补给,是古代驿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周礼·地官》中记载的"候馆"即为此类机构。

二、引申含义与功能延伸

  1. 信息中转站:因驿站常设于要道,兼具传递军情、政令的功能,故"候馆"也隐含信息集散地之意。如《宋史·职官志》载驿站需"掌邮传迎送之事",突显其信息枢纽角色。
  2. 观测场所:部分驿站因地处高地,被用于观测天文或敌情(如烽火台),此时"候馆"引申为瞭望之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客舍",即暗含候馆的观测属性。

三、文学意象的演变 在诗词中,"候馆"常被赋予羁旅愁思的象征意义。如欧阳修《踏莎行》名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以驿站凋梅暗喻行客孤寂,体现其从实体建筑向情感载体的艺术转化。

总结

"候馆"本质是古代驿传系统的核心设施,兼具实用性与战略意义。其词义从具体的驿站建筑,逐步扩展至信息中转站、观测点,并在文学中升华为羁旅意象,反映中国古代交通制度与文化表达的紧密关联。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全唐诗》王维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候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供瞭望用的小楼
    这一含义源自《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郑玄注解为“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即指用于观察敌情或监测环境的高层建筑。

  2. 泛指接待官员或使者的驿馆
    在唐代以后,“候馆”逐渐演变为驿站的代称,用于接待过往官员、外国使者或旅客。例如:

    • 唐代钱起《青泥驿迎献王侍御》中“候馆扫清昼,使车出明光”;
    •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中“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典籍和诗词用例。如需更完整的引证或扩展,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奔走之友便巧别派敝裘蚕头马尾尘言春斋德礼递车氐惆乏汽飞豹孤进国经嘓啅韩国汗腺合从怀香虎班回舞悔寤昏迈角杀洁居井里经恤金縢议剞氏烤鸭愧赧炉峯沦坠禄邑榠樝谬种醲緑平彻破家丧产铺过抢占乾贶汧陇气狠狠起捐绮年日夜软柔柔申陈申衍尸横遍野试身水乳树熟儿松盆泰风蔚为大观向导香乳析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