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迫的意思、敦迫的详细解释
敦迫的解释
催逼。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义军大都督邀 洪 为将兵都尉,累见敦迫。” 宋 欧阳修 《右监门卫将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人自誓不嫁,宗族敦迫,其守益坚。” 白蕉 《袁世凯与************》:“詔旨敦迫,急於星火。”亦谓紧迫。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肃宗 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迫的解释 迫 ò 用强力压制,硬逼:逼迫。迫害。压迫。强迫。胁迫。迫降(刵 )。迫降(俷 )。迫不得已。 接近:迫近。迫冬。 急促:急迫。迫切。迫不及待。 狭窄:地势局迫。 迫 ǎ 〔迫击炮〕一种火炮。 笔
专业解析
“敦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敦”和“迫”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敦”有诚恳、急切之意,“迫”指逼迫、催促,合指以恳切或急切的态度施加压力,促使行动。该词常用于描述在严肃或紧急情境下对他人的催促,隐含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和紧迫感。
从语义结构看,“敦迫”包含以下特征:
- 行为动机:多出于公事或重要事务,如“敦迫对方履行合约”;
- 情感色彩:区别于单纯施压,带有劝诫与催促并存的双重性;
- 使用场景:常见于正式文书或历史语境,如《后汉书》中“屡敦迫之”的记载。
近义词包括“敦促”“催逼”,反义词为“放任”“纵容”。需注意其与“威胁”的差异,后者更强调恶意胁迫,而“敦迫”侧重责任驱动的紧迫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敦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ūn pò,其核心含义为催逼、敦促,带有强烈的紧迫感。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 该词由“敦”(意为诚恳、督促)和“迫”(意为紧迫、逼迫)组成,表示通过催促或施加压力使人尽快行动。常用于描述因时间、任务等限制而产生的急迫情境。
2.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如晋代葛洪《抱朴子·自叙》记载“累见敦迫”,指被多次催促担任官职;杜甫诗句“塞望势敦迫”则形容局势紧迫。
- 现代语境: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表达,如“诏旨敦迫,急于星火”(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强调官方命令的急迫性。
3.语义延伸
- 除具体行为上的催促外,还可引申为形势或心理上的压迫感。例如宋代欧阳修在墓志铭中描述李氏“宗族敦迫,其守益坚”,体现家族压力下的坚守。
4.近义词辨析
- 与“催促”“逼迫”类似,但“敦迫”更强调内外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于需要迅速应对的严肃场合。
5.例句参考
- 古代:“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杜甫)。
- 现代:“项目期限将至,上级敦迫团队加快进度。”
“敦迫”兼具行动催促与形势压迫的双重意味,适用于描述需快速响应的紧迫情境。如需更多用例,可参考古籍如《抱朴子》或《八哀诗》。
别人正在浏览...
暗头里邦家本祖避名参署馋样鸱革舛文垂拱四杰荡逸登徒子丁档顶陷东巡短提铳二次方程高底篙竿鼓角固体燃料寒井画纯嘉勉孑孑荆葵金桂进驱诓语苦苦冷作陆掠没的梅花眼明鼓而攻之肭朓廿四史褭蹄狃泰倩娘轻盈请准痊愈人种三率深尅试厨世故石林精舍姼姼手牓熟读深思说大话书问锁黛颓岩万微温敏侮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