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ular script]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1). 汉 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 东汉 ,通行至今。 唐 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 虞伯生 ﹞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
(2).指楷书吏。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字体之一,具有以下核心特点及发展脉络: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工整,被视为汉字书写的典范。现代通行的印刷体及手写正体字均以楷书为基础。
“楷”意为楷模,历史上曾泛指具有法度的书体(如篆书、隶书),宋代后逐渐专指正体字。此外,“楷书”亦为古代官职名,指负责缮写的文书人员。
楷书不仅是实用书写工具,更承载着中国书法美学,如颜体雄浑、欧体险峻、柳体骨感等风格,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书法家的楷书风格或临摹字帖,可参考提到的颜体字帖等专业资料。
《楷书》是指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是优美、规范、端正的字体。它是现代汉字书法的标准字体,用于书写印刷、教学和平面设计等领域。
《楷书》字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木”和“手”。其中,“木”是左边的部首,表示与树木相关的事物;“手”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与手相关的事物。
《楷书》字共有7个笔画,其笔画顺序为:竖、横、横、横、横、竖折、竖。先写竖,然后从上到下写横,再从左到右写竖折,最后写竖。
《楷书》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的书法大师颜真卿创造并推广了《楷书》字体。
在繁体中,《楷书》字的书写形式与简体不同,有一些笔画的写法略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体和不规范的地方。不同的书法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习惯和风格,导致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存在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规范逐渐统一,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书写的标准。
1. 他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就像一幅楷书。
2. 这本书使用楷书字体,非常清晰易读。
楷书作为一个词语,在组词时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使用,比如:
1. 楷书字:指以《楷书》为基础书写的字体。
2. 楷书风格:指以《楷书》为范本的书法风格。
近义词:标准书法、正楷、正书。
反义词:草书、隶书、篆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