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ement;proclamation written message] 布告;通告
不久将发表新的文告
(1).以文德告谕。《国语·周语上》:“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三国志·魏志·锺会传》:“今镇西奉辞御命,摄统戎重,庶宏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申之以文告,又腆然不率,天子震怒,旋命征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古之王者於四夷之不贡不臣,则有威让之令,文告之辞。”
(2).政府机关发布的通告。
文告是政府机关、团体或政治领袖向公众发布的正式通告或布告,主要用于传达政策、法令或重要事项。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功能
文告指以书面形式发布的公告,常见于官方对民众的告谕,如“总统文告”。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文字形式传递权威信息,兼具规范性和公开性。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上》“有文告之辞”,原指以文德教化民众,后演变为政府通告的统称。古代多用于军事或政令传达,如《三国志》中记载的“文告之训”。
现代应用
近义词辨析
相关法律依据
如例文中引用的“国家有关法令”,表明文告常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
如需查看完整例文(如禁赌通告细则),可参考的搜索来源。
文告是一种书面通知或公告,用于传达特定信息或要求,通常由政府机构、组织或公司发布。文告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某项决定、活动或政策,并鼓励他们采取相应行动。
文告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文”是左部首,表示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告”是右部首,表示向人们传达信息。根据《康熙字典》,文的笔画数为4,告的笔画数为7。
“文告”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战国策》和《史记》。在这些文献中,文告通常由君主或官员发布,用于通知民众有关政治、军事或宗教方面的事务。
在繁体字中,“文告”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保留了两个部首的形状和笔画顺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字学家的研究,古时候的“文告”可能写作“文誥”或“文郜”,这些写法在形状和笔画上与现代写法有所差异。
1. 政府发出文告,号召市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 公司发布了一则文告,宣布调整工作时间。
文告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公告”、“告示”、"通告"等。
文告的近义词包括:“公告”、“告示”、“通告”等,它们都表示书面通知或公告的意思。
文告的反义词可以是“口头通知”或“私下告知”,表示非书面的通知方式。
百住舶货不避汤火不甚了了驰捕传嬗触殃蹙痕打拍掉书囊窦车骑法吏放诞不拘房御犯斋人腓肠肌愤慨分细负急荴露歌风碑割据称雄赓载功夫片公务员构位唂咕蓇蓉混一贾国见骥一毛剧黠考量可人口吐珠玑困醉拉杂临眺离上满岁冒度描模母系青旻期求砌石泉途屈短却顾日久歳深日月逾迈设阱司南车司天监酸重田业卫养纤离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