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功业。《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故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 寇 邓 之高勋, 耿 贾 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唐 卢照邻 《答蜀父老问》:“莫不称赞鸿烈,揄扬颂声。”
(2).大明。用作书名。今所传《淮南子》别称《鸿烈解》,又省称《鸿烈》。《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 汉 高诱 《<淮南子>序》:“然其大较,归之於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3).《淮南子》主道家学说,因用以指道经、道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灵飞》《太甲》,高擅玉函;鸿烈仙方,长推丹枕。”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七:“丛桂蒙茸土一隅,拟求鸿烈问之无。”
鸿烈是汉语中兼具古义与典籍专称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解作"大功业"的本义,并特指《淮南子》这部典籍的别名。其词源构成与语义发展可分三个维度:
一、字源构成 "鸿"本指天鹅,引申为大、广博之意,《说文解字》释"鸿,鹄也,从鸟江声";"烈"原指火势猛,后衍生出功业、光明等义项。《尔雅·释诂》注"烈,业也"。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喻指宏伟的功业。
二、典籍专称 西汉刘安编纂的《淮南子》以"鸿烈"为副题,据高诱《淮南鸿烈解序》记载:"鸿,大也;烈,明也。所以大明道之旨也。"此处以"鸿烈"彰显著作"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学术体系,该典籍因此得名《淮南鸿烈》,收录于《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
三、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中,"鸿烈"除在古籍研究领域特指《淮南子》外,其本义"大功业"仍作为书面语使用,常见于学术著作与历史文献。如《中国思想通史》在论述秦汉哲学时,多次引用"淮南鸿烈"指代该典籍的核心思想。
主要参考资料:
“鸿烈”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综合了历史文献与典籍的用法:
大功业
指宏伟的功绩或显赫的成就,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后汉书》中“早弃鸿烈”即形容帝王功业未竟,唐代卢照邻《答蜀父老问》亦用“称赞鸿烈”颂扬功绩。
《淮南子》的别称
汉代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别称《鸿烈解》,简称《鸿烈》。据《西京杂记》,“鸿”意为“大”,“烈”意为“明”,合指“大明礼教”。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故“鸿烈”也被引申为道经或道术的代称。
人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鸿”象征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烈”则含刚直、强盛之意,整体寓意能力卓越、品格正直。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书》《后汉书》等典籍及权威词典释义。
蹦蹦儿车本田砭骨财求禅庵塍畎乘疑可间得步进步电源法不徇情飞钱风饕服假丐育箇箇个人主义贡礼钩鈲鬼伯桂花糖汗液黄金约胡匪激昂慷慨兼济积愁忌讳渴想圹垄垃圾留幕马如游鱼靡侈佞邪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女岐培壅颇为洽汗乾巛諐仪倩装敲尖青苗穹壤秋罗权假确查软泥三礼诗癯痰核讨分晓慝人跳空拓迹文质彬彬五口通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