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指太阳运行在西方七宿的区域。《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覿而出之。”参见“ 东陆 ”。
(2).指秋天。《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 蓐收 清西陆, 朱羲 将由白。”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续汉书》:“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秋。”
“西陆”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释义如下:
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昴、毕、觜、参等星宿)的区域。这一释义源自《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覿而出之。” 古代通过观测太阳在星宿间的运行轨迹划分季节,西陆对应秋季的天象。
引申为秋天的代称。根据《续汉书》注释:“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秋。” 例如郭璞《游仙诗》中“蓐收清西陆”即用此意,指秋神蓐收降临人间,带来清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天文历法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左传》《尔雅》等典籍。
《西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西方的大陆或者是指西方地区。它可以用来指代欧洲、美洲等西方的大陆国家。
《西陆》这个词的部首是“⻏”,它是由两个笔划组成的。其中,“⺧”部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氵”部是水的部首,它表示与水有关的意思。
《西陆》这个词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当时,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去西方地区,所以他们把西方称为“西陆”,表示远方的意思。在繁体字中,“陆”字的写法是“陸”,字形稍微有些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不完全相同。例如,《西陆》中的“西”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西”,它少了右边的一横。而“陆”字在古代的写法是“陸”,字形上多了一个与“土”字相似的部分。“西陆”整体的字形在古代也许会有一些变化。
1. 他的梦想是能够去西陆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情。
2. 她已经在西陆生活了很多年,对这里已经非常熟悉。
西边、陆地、大陆、东陆
近义词:西方、外洋
反义词:东方、本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