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不获命的意思、辞不获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不获命的解释

谓辞谢而未获允许。《庄子·天地》:“ 鲁君 谓 葂 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孔子家语·弟子行》:“ 卫将军 文子 问二三子之於 赐 ,天壹而三焉, 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辞不获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固定短语,其核心含义指“推辞请求却未获得准许”,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委托或指令的婉拒未能成功。从构词角度分析:“辞”本义为推却、谢绝,《说文解字》释为“不受也”;“不获命”则指未获得撤回指令的许可,其中“命”特指上级或尊长的吩咐,《古代汉语词典》标注该用法最早见于先秦礼仪文献。

该短语在语义层面包含双重动作逻辑:主体先通过“辞”表明谦让态度,再以“不获命”说明客观结果,形成“主观推拒—客观承允”的语用模式。历代文献中多见于臣子对君主的奏章、文人雅士的书信等正式场合,如宋代朱熹《答陈同甫书》中“屡辞不获命,遂不敢固辞”即展现传统礼仪中的进退之道。现代汉语使用中,该短语多出现于历史题材作品或仿古文体,具有鲜明的语域特征。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归入典故类成语,强调其源自《礼记·曲礼》“三辞不得命”的仪礼规范,后经语义演变固定为现代表述形式。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指出,该短语的语义重点不在于推辞行为本身,而在于强调最终接受指令的被动性与礼节性。

网络扩展解释

“辞不获命”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指辞谢或推辞某事却未获得对方的允许,即虽然婉拒但最终不得不接受。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辞职请求未被批准的情况。

2.出处与典故

源自《庄子·天地》篇:鲁国国君向将闾葂请教治国之道,将闾葂虽多次推辞,但鲁君坚持请求,最终他只能提出建议,并感叹“辞不获命”。

3.用法特点

4.例句参考

5.近义词

“辞不获己”(因外界压力不得不做某事)。


该成语强调推辞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既体现谦逊态度,也暗含无奈。若需进一步了解《庄子》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瓿鏊头鳖泠不食人间烟火惝惝沉勇纯净打剌孙东山日头一大堆遏密八音二便放款凤窠风毛封禅文供备咍噱孩稚呵奬候虫皇鸟浇诈计量静晦金鴈进致君卿舌拷囚来意垄断资本麦秀两歧忙祥媒妁之言漠如年度黏留彯撇飘飐披究樵薪穷覈乞巧楼敧歪蘧蒢融暖弱本强末晒图深溪麝香草疏傲水答饼曙霞沓杂体语瓦甂沃续舞马无往不复相扑人小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