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罢癃的意思、罢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罢癃的解释

(1).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 汉氏 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汉书·陈汤传》:“上召 汤 见 宣室 。 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 清 刘大櫆 《胡孝子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牀褥。”

(2). 汉 时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记·项羽本纪》“ 萧何 亦发 关中 老弱未傅悉诣 滎阳 ”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

(3).指驼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躄者至 平原君 门,谓曰:‘……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 司马贞 索隐:“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一说,指跛足。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四》:“躄非背疾,则罢癃之病非腰曲而背隆高也。罢癃即指躄而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罢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层积性的复合词,最早见于《周礼》记载,指代因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该词由"罢"(通"疲",表困顿)和"癃"(指腰曲背隆之病)两个语素构成,在《说文解字》中均有明确训释。

从词义发展看,该词经历了三个阶段演变:1)先秦时期特指肢体残障者,《汉书·食货志》载"常有更卒,罢癃咸出"即指此义;2)汉代引申为泛指病弱之人,《史记·平原君列传》"罢癃之疾"即表此义;3)魏晋后逐渐扩展为形容事物衰败状态,如《后汉书》"政事罢癃,各怠厥职"的用法。

古代文献中,《汉书·刑法志》记载"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及孕者未乳、师、侏儒、罢癃,皆颂系之",显示该群体享有特殊司法待遇。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日常语用范畴,仅存于古籍及方言文献,如《汉语大词典》收录其"老病残疾,不能任事"的释义。

相关概念需注意与"废疾""笃癃"等古汉语词汇的语义区别。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指出:"罢之言疲也,癃亦罢病也",强调其特指因身体缺陷导致的劳动能力缺失,与单纯患病有所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罢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老病残疾,无法承担事务
    该词常指因年老或疾病导致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例如《汉书·食货志》提到“罢癃咸出”,指汉代即使老弱病残者仍需缴纳赋税。

  2. 汉代成丁标准中的特殊群体
    汉代规定,男子年满23岁需登记服役,但身高不足六尺二寸(约1.4米)者被称为“罢癃”,可免除部分劳役。此标准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的注释。

  3. 身体畸形或残疾的代称
    具体指驼背或跛足,存在两种说法: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司马贞索隐解释为“腰曲背隆”的驼背;
    • 清代学者王念孙则认为指跛足,因原文语境涉及躄者(跛脚人)。

补充说明:该词反映了古代对弱势群体的分类标准,兼具生理特征与社会身份的双重含义。不同文献对具体指代的残疾类型存在争议,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拔俊博覈采油尘蒙赤炎稠穰疮帚从横翠云戴绖大器晚成电饭煲端重扼喉抚背谔节负垒鼓成酣呶获免简御交遘及格寄居扃牖魁儒硠硠稂莠不齐良人连用丽彩丽春院丽蕚流弹龙德拘龙爪花螺蛳壳里做道场旅恨埋名隐姓榠楂拈轻掇重怒轰轰培训中心辟纑辟邪树颇胝迦诮诘旗丁清概取合赡遗时物夙闻天头地角剔秃兔缺乌沈凸凸枉口嚼舌蜗书潇潇械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