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泽名。在今 山东省 阳谷县 东北。《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出奔 齐 , 孙氏 追之,败公徒于 河泽 。” 杨伯峻 注:“‘河泽’亦作‘阿泽’,亦作‘柯泽’,今 山东 阳穀县 东北, 运河 所经。”《太平御览》卷五○九引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涓子》:“至三百年后,钓于 河泽 ,得鲤鱼中符。”
河泽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素拆分与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从构词法看,“河”指天然形成的水道系统,如《说文解字》释“河”为“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泽”指聚水洼地,《周礼·地官》称“泽,水所钟也”,二者组合构成地理学术语。
该词在古籍中可见双重用法:其一指自然地理实体,如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载“济水又东迳河泽县故城北”,描述古河道与湖沼并存的地貌;其二作政区名称,如《太平寰宇记》记载唐代河泽县隶属曹州,反映古代行政区划与水系分布的关联性。
现代汉语中,“河泽”主要保留为专有地名,如山东省菏泽市在1953年前曾用“河泽”为旧称,据《中国地名语源词典》考证,其命名源自境内古菏水与雷泽两大水系交汇的地理特征。在通用语境下,该词已被“河流”“沼泽”等现代地理术语替代。
主要参考资料:
“河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来源权威性和使用场景综合辨析:
一、古地名解释(主流含义)
地理定位
指古代湖泊名称,位于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属运河经过区域。该地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的“败公徒于河泽”,杨伯峻注疏时强调其别名演变(阿泽、柯泽)及地理位置。
文化典故
三国时期嵇康《高士传·涓子》中记载“钓于河泽,得鲤鱼中符”,显示其在历史文献中的文化意象。
二、成语释义(少数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引申为形容词性成语,比喻“广泛涵养才德或积累财富”,以河流湖泽象征资源丰沛。但此用法在其他权威文献中鲜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辨析建议:
学术或历史场景中应优先采用“古泽名”解释;若遇到比喻性用法,需核实上下文是否属于文学修饰或地域性表述。
傲听跋胡疐尾背城一战捕桉不成话不失时机地球村敌日短命恩接贰适扼杀梵塔过此而往鸿树晦伪户将火徼绞死假譬家弱极唱酒壜开寤款志賫志而殁冷水浇背撩东札西灵利柳絮藜蒸陋野炉篆面幂品味蒲类海其道亡繇凄洏青胖秦蘅七舍祈愿榷关热情飒拉三度三灾六难身亲肆踞私卖缩却贪官污吏同名外屏辋幰五瘟使午正香岛销注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