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缩退却。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 潘 悍僕数百,挺刃自卫,公开示祸福,皆缩却听命,遂缚 三虎 ,正其罪。”
“缩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指因害怕或畏缩而退缩、退避,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胆怯、不敢直面。
如需更多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7中的原文分析。
《缩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缩小、减少、退却。这个词常用于形容物体、数量、规模等的缩小或减少;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志或勇气的退却。
《缩却》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糸”和“去”。其中,“糸”是指丝绳,是表示缠绕、纺织的意义,而“去”是表示走、离开的意义。
按照笔画的统计,《缩却》这个词总共有11个笔画。
《缩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说文解字》。它的繁体字是「縮却」,字形上稍有不同,但仍保留了原有的意义。
在古代,字形的书写方式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人们将《缩却》这个词的字形书写为「續退」(续退)。
1. 他海外旅行后的照片比之前的要缩却很多,好像经历了很多冒险故事。
2. 战争胜利后,敌人迅速缩却,不敢再对我们发动攻击。
1. 缩小:减小、压缩。
2. 缩水:减少水分、蒸发。
3. 缩影:缩小的形象、寓意。
1. 减少:削减、减去。
2. 缩减:压缩、削减。
3. 退缩:畏缩、胆怯。
1. 扩大:增加、扩展。
2. 扩张:膨胀、扩展。
3. 前进:进步、向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