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what kind of] 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1).何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一:“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
(2).何处。 唐 杜甫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我生本飘飘,今復在何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司空 钧 为郎官守 衢州 ,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製也。语曰:‘公何许得此文?’”
(3).为何这样。 唐 万楚 《题情人药栏》诗:“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正见离人别,春心相向生。”
(4).如何,怎样。 宋 陆游 《桃源忆故人》词之四:“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宋 王沂孙 《摸鱼儿》词:“ 姑苏臺 下烟波远, 西子 近来何许?”
“何许”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常见于固定表达或仿古语境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法:
疑问代词
引申含义
“何许”在文言中灵活表疑问,既可指地点、时间,也可引申为对人物身份的疑问。现代多保留在成语或仿古表达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可参考等来源。
《何许》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意思是 “什么地方”、“何处”。它通常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中,用来询问地点或地区。
《何许》的部首拆分是 “人字旁” 和 “言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7,部首为2个。
《何许》一词起源于古代汉语,它在古代常被用来表示“哪里”、“哪个地方”,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孔子在《论语·子罕第五》中说:“何曾退思过闺门之中矣。”这句话中的“何曾”就是表示“为什么”、“为何”。
《何许》的繁体写法为 “何處”。它在繁体字中的形状稍有不同,但意义和拼音相同。
在古代,字体的书写方式和结构有些不同。在古时候,“何许”这个词的写法是类似于现代繁体字的形式,即 “飼許”。
以下是一些使用《何许》的例句:
根据《何许》的词义,可以形成一些相关的组词:
与《何许》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与《何许》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