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what kind of] 什麼;哪裡
陳留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後漢書·陳留老父傳》
不知何許人。——明· 魏禧《大鐵椎傳》
賈二是何許人,竟敢搞到我的頭上來了
(1).何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十一:“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南朝 齊 謝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書》詩:“良辰竟何許?夙昔夢佳期。”
(2).何處。 唐 杜甫 《宿青溪驿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詩:“我生本飄飄,今復在何許?”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盧司空 鈞 為郎官守 衢州 ,有進士贄謁,公開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製也。語曰:‘公何許得此文?’”
(3).為何這樣。 唐 萬楚 《題情人藥欄》詩:“斂眉語芳草,何許太無情:正見離人别,春心相向生。”
(4).如何,怎樣。 宋 陸遊 《桃源憶故人》詞之四:“試問歲華何許?芳草連天暮。” 宋 王沂孫 《摸魚兒》詞:“ 姑蘇臺 下煙波遠, 西子 近來何許?”
“何許”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常見于固定表達或仿古語境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
疑問代詞
引申含義
“何許”在文言中靈活表疑問,既可指地點、時間,也可引申為對人物身份的疑問。現代多保留在成語或仿古表達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何許》是一個常見的詞語,意思是 “什麼地方”、“何處”。它通常用于疑問句或反問句中,用來詢問地點或地區。
《何許》的部首拆分是 “人字旁” 和 “言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7,部首為2個。
《何許》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它在古代常被用來表示“哪裡”、“哪個地方”,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如孔子在《論語·子罕第五》中說:“何曾退思過閨門之中矣。”這句話中的“何曾”就是表示“為什麼”、“為何”。
《何許》的繁體寫法為 “何處”。它在繁體字中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意義和拼音相同。
在古代,字體的書寫方式和結構有些不同。在古時候,“何許”這個詞的寫法是類似于現代繁體字的形式,即 “飼許”。
以下是一些使用《何許》的例句:
根據《何許》的詞義,可以形成一些相關的組詞:
與《何許》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何許》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