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m and upright] 坚强正直
(1).刚强正直。《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后汉书·冯衍传下》:“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宋 司马光 《太常少卿司马府君墓志铭》:“兄为人孝友,居丧致哀,宽厚容物,而内守劲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 杨开鼎 ﹞官御史时,颇以劲直著名。”
(2).坚实挺直。 张振金 《五峰如指翠相连》:“身旁尽是参天的古树,笔挺劲直,器宇轩昂。”
“劲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韩非子》《后汉书》等文献,或查阅、6的详细用例。
劲直(jìn zhí)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直立、笔直、挺拔不弯曲的状态。它可以表示坚定、刚强、毫不动摇的态度或性格。
劲直的部首是力(lì),它的拆分笔画为「力」和「十」。部首「力」表示力量、努力,「十」表示数目,两者结合形成了「劲」这个字。
「劲直」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义是指人的肢体姿态或物体的形态挺拔直立。繁体字为「勁直」。
在古代,「劲直」的写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法采用「\儿\」假会意,写作「| 口 | 口 | 」。古代的写法较为简洁,但仍能传达出直立、挺拔的意象。
1. 他站在那里,劲直的背影给人一种坚定果敢的感觉。
2. 这株柳树长势旺盛,枝条劲直,挺拔入云。
组词:刚劲、直立、挺拔、笔直、坚挺
近义词:笔直、挺拔、直立、端正
反义词:弯曲、弯折、屈曲、弯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