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的继承人,多指太子。《东观汉记·冲帝纪》:“皇太子数不幸,国副未定,有司上言宜建圣嗣。”《宋书·五行志二》:“立 成都王 颖 为皇太弟,犹加侍中、大都督,领丞相,备九锡,封二十郡……且既为国副,则不应復开封土,兼领庶职。”
“国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指帝王的继承人,多特指太子。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强调储君作为国家副主(即君主接班人)的地位。
词源解析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官方文书或史书记载,例如《东观汉记·冲帝纪》记载“国副未定”,即指尚未确立太子;《宋书》中“既为国副”则特指成都王司马颖被立为皇太弟一事。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仅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
注: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可参考《东观汉记》《宋书》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