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常,凡庸。 汉 王充 《论衡·讲瑞》:“是故 颜渊 庶几,不似 孔子 ; 有若 恆庸,反类圣人。”
“恒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可综合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讲瑞》:“是故颜渊庶几,不似孔子;有若恒庸,反类圣人。”此处以孔子的弟子“有若”为例,说明看似平凡的人也可能具备圣人的特质,隐含对比与辩证思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词源或语境,可结合《论衡》原文深入分析。
恒庸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有着丰富的含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恒庸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恒庸意为始终如一、一贯的习性或行为。它强调了持久不变、始终如一的优点和价值。
恒庸由「恒」和「庸」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恒」的部首是心(⺗),它的笔画数是4;「庸」的部首是广(广),它的笔画数是5。
恒庸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其中写到:“恒有无穷之众,而我独何以有斯哉?”这句话意味着世界上万物都在变化,而人得以保持恒定和始终如一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恒庸的繁体字为「恆庸」。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恒庸在古代的写法中,「恒」在上面有一个冬字旁,「庸」则是由广和永组成。
1. 他的恒庸品质使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效和专注。
2. 面对困难,她展现出恒庸的毅力和勇气。
相关的组词: 恒心、恒定、恒久、恒量、恒压。
近义词: 牢固、坚定、不变、稳定。
反义词: 变化、多变、不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