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恫心的意思、恫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恫心的解释

痛心。 王旡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元 人以戏曲名者,若 马致远 ,若 贾仲名 ,若 王实甫 ,若 高则诚 ,皆江湖不得志之士,恫心於种族之祸,既无所发抒,乃不得不托浮靡之文以自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恫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主要指向内心深处的痛苦、恐惧或忧虑。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字面拆解

    • 恫(tōng/dòng):《说文解字》释为"痛也",本义指悲痛、恐惧。如《尚书·康诰》"恫瘝乃身"(意为病痛在你身),引申为哀痛、恐吓。
    • 心:指内心、精神。

      二字组合强调内心遭受的痛苦或恐惧,属"使动用法",即"使心痛苦/恐惧"。

  2.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恫心"释为"痛心,内心痛苦" 。

      例证引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奸徒挟诈,恫吓人心",虽非直接使用"恫心",但印证"恫"与心理震慑的关联。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将"恫"注释为"哀痛、恐惧","恫心"可理解为因忧惧而产生的内心煎熬 。

二、语义延伸

  1. 悲痛与忧惧的交织

    古籍中"恫"常表深切哀伤(如《诗经·大雅·桑柔》"哀恫中国"),故"恫心"隐含因重大变故引发的精神创伤,如丧亲、国难等场景下的心理状态。

  2. 威慑性心理影响

    从"恫吓"(恐吓)一词反推,"恫心"亦可指外界威胁导致的持续性心理压迫,如《后汉书》"羌戎恫怨"中"恫"字传递的群体性恐慌情绪 。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流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近乎消亡,仅见于仿古文本或学术讨论。其含义可被"痛心""忧惧""惶恐"等替代,但古语特有的凝练性与情感强度有所弱化。


权威参考资料:

  1.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3.
  3. 范晔. 《后汉书·西羌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恫心”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拼音与注音
    拼音为dòng xīn,注音为ㄉㄨㄥˋ ㄒㄧㄣ。

  2. 基本释义
    意为“痛心”,指内心感到极度悲伤或哀痛。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表达对某种境况的深切悲悯。

  3. 出处与例句
    现代学者王旡生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曾使用该词:

    “元人以戏曲名者,若马致远、贾仲名、王实甫、高则诚,皆江湖不得志之士,恫心於种族之祸,既无所发抒,乃不得不托浮靡之文以自见。”
    此处借元代文人的境遇,表达对民族苦难的痛心与无奈。

  4. 相关扩展

    • “恫”字单独可表示“恐惧”或“哀痛”(如“恫恐”“恫瘝在抱”),但“恫心”一词更侧重于内心的痛苦情感。
    • 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中国历代小说史论》及相关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拂百炼刀抱蔓摘瓜冰栗藏头伉脑长饰斥塞钓鳌客雕菇嫡孽断桥二人同心反纽番商飞凫舃奉献粉刷各取所长搆祸灌钢姑置勿论合矩红汞鸿篇钜制祸魁祸稔萧墙火引绛帻椒盘假造井里制讥思九隆刻深琨瑜朗客冷汗迷踪屏言前列侨郡秋听絿政散众杉子神采焕发省鉴饰知疏字天与人归铁脚梨悌友外路人万纽于无容诬说相倾相术痫瘈小歌